時間轉眼便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
一大早,老林家的林二梁便跑到了林家來,興奮地拉着林善舉道:
“堂哥堂哥,今日元宵節,鎮上有舞龍舞獅子踩高跷,可熱鬧啦,我們一起去鎮上耍子吧!”
林善舉瞥了他一眼:“想讓我架馬車帶你去鎮上就直說。”
林二梁頓時“嘿嘿”一笑:“還是堂哥聰明,一下子就看出來了哈哈。”
又解釋道:“今日去鎮上的人太多了,牛車早就滿了,所以這才求堂哥來啦!”
不等林善舉開口,一旁的任芸便笑道:“去鎮上瞧瞧熱鬧也好,娘跟你們一起去。”
今日是個大晴天,接連家裡蹲了好幾日的任芸,正好也出門逛一逛。
林善舉本就也準備去的,見自家後娘也要一起去,自然很高興。
他又跑去問了一圈其他人,林善行要溫習備考說不去了,林善言和譚老爺子要留在木工坊忙活,楊大桃和劉青則表示想一起去。
秦老頭對這種逛街的事沒多大興趣,隻讓林善止跟着一起去。
他覺着自家小徒弟性子冷清,人家這麼大的孩子都還在玩泥巴,林善止卻已經一派無欲無求的樣子了。
雖說秦老頭很高興自家徒弟能一心專注于學醫,但還是覺得小孩子家家的也不能不享受點兒童年樂趣,還是得讓他多接觸接觸人間煙火氣為好。
林二梁一聽林家人答應一起去,忙樂颠颠地回家“複命”去了。
老林家其他三個孩子一聽林二梁成功借到馬車,當即樂得不行。
于是最後大大小小九個人一起出發去了安陽鎮,雖說林家馬車空間大,一輛馬車這麼多人擠擠也能擠得下,但任芸不忍大紅太受累,于是便幹脆出動了兩輛馬車。
望着您家的兩輛馬車接連駛出村口,可把小福村的村民們羨慕壞了。
瞧瞧,自家有馬車就是不一樣!想去哪兒就去哪兒,立馬就能出發。不像他們還得排隊擠牛車,排不上的,那就隻能步行去安陽鎮了。
不少村民都紛紛想着,等以後攢到錢了,也一定要買輛車,馬車馬買不起,買輛牛車也是好的!
鎮上的元宵節,雖比不得縣城,但也是挺熱鬧。
大街兩側擺滿了攤販,賣元宵的尤其多。元宵的口味也很多,有豆沙餡的,有芝麻餡的,還有桂花元宵。
作為長輩的任芸,大方地給每人買了一碗元宵。一衆小的吃着甜甜的元宵,眼睛都紛紛眯成了月牙。
一行人邊走邊逛,在街邊買了不少小玩意兒。
走到街中心,遠遠便聽見敲鑼打鼓聲,随後看見了不少舞龍隊和舞獅隊。還有許多踩高跷的,穿着各種戲服,行走自如地做着各種動作。
周圍早已擠滿了看熱鬧的百姓,任芸怕幾個小的被人群沖散,便沒敢往裡頭擠。
而是直接進了一旁的一家茶館,挑了二樓靠窗的位置,點了糕點和茶飲後,便讓幾個小的盡情地觀看外面的熱鬧。
除了林善止安靜地坐在座位上,其他幾個小的都扒在窗台,一邊吃着糕點,一邊伸長了脖子往外瞧。
後來街上又接連出現了雜耍和變戲法的,可把他們看得眼睛都直了,不停地鼓掌歡呼。
在鎮上耍了半日,任芸便帶着一衆小的回去了。
“等我有錢了,一定也要買大馬車!”
下了馬車回老林家的路上,林二梁激動道。
他這還是頭一次坐馬車,這才知道為啥有錢人都買馬車了,簡直比牛車舒服太多啦!
林小薏忍不住丢了個白眼:“你曉得馬車多貴不?就咱們的賺的那幾個銅闆,得攢到猴年馬月去呀?”
林二梁卻一點兒也不受打擊,依舊笑嘻嘻道:“不夠就慢慢攢呗,等我長大了,也要跟三嬸兒一樣學着做生意,到時候就能賺好多錢啦!”
林大梁笑道:“那大哥就等着坐你的馬車了。”
“沒問題大哥!”林二梁說着走到了家門口,一把抱住了在門口等自己回來的大黃,低頭蹭了蹭,龇牙笑道,“還有大黃,以後我也帶你坐馬車!”
“你咋不說帶你姐我坐馬車?”林小薏忍不住瞪了林二梁一眼。
林二梁卻擡頭望了林小薏一眼,眨巴眨巴道:“姐,到時候你指定兒都嫁人了,都見不到你了。”
林小薏一噎,随即道:“你咋知道就見不到了?萬一我就嫁本村的人呢!”
林二梁一愣,腦子随即一轉:“姐,難不成咱們村有你中意的人啦?”
“你亂說啥!”林小薏“唰”地就紅了臉,狠狠地瞪着林二梁道。
“沒有就沒有呗。”林二梁撇了撇嘴,“你激動個啥?”
“二梁,這種事以後可不能亂說。”林小荞擰着眉頭提醒道,“這要是傳出去,小薏的名聲就沒了。”
林二梁一怔,他年紀小,還不是很明白為啥說句話名聲就能沒了。
不過看自家二姐那副即将惱羞成怒的模樣,他還是識相地讨好道:“二姐你别生氣,我再也不說了。”
“下不為例。”林小薏哼了哼,“再說了,你姐我才不稀得嫁人呢。”
林二梁奇怪道:“不想嫁人,那你還給自己攢嫁妝?”
“你——”林小薏頓時跳腳了,“誰跟你說我攢嫁妝了?!”
“你自己說的呀。”林二梁一臉的無辜,“之前你跟三嬸兒在門外偷摸說話,我正好聽見了……你就是說的,要給自己攢嫁妝!”
“好你個林二梁,你居然偷聽我們講話!”林小薏一時又羞又惱,抄起掃帚就要教訓林二梁。
“我不是故意偷聽的!就是正好聽到了呀!”林二梁一邊解釋一邊躲,見勢不妙,撒腿就跑了。
林大梁和林小荞相互對視一眼,覺得這事兒他們得當沒聽到,也默默地閃開了。
林小薏在原地氣得直跺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