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夜遊江南
而且冬吃蘿蔔可是賽人參,大補!
兩者簡直絕配!
江福寶給孟不咎豎起了大拇指。
是個會點菜的好寶寶。
“噗呲。”見江福寶古靈精怪的模樣,孟不咎沒忍住,笑出了聲。
“再嘗嘗這個醋魚,知道你不愛吃酸,少放些醋,應該合你口味。”孟不咎又夾了一筷子醋魚放到她的碗裡。
江福寶有些排斥,她雖然沒吃過醋魚,但是她從前上過網啊。
網友們都說這玩意狗都不吃。
屬于不吃後悔,吃了更後悔的菜。
她哪敢動筷子啊。
但是看孟不咎一直望着她,隻好硬着頭皮夾起來吃了。
“嗯?竟然不難吃?”江福寶愣住。
這醋魚,肉質鮮嫩,壓根吃不到什麼土腥味,酸甜可口的澆汁搭配的很完美,沒有過于酸也沒有過甜,改刀過的魚肉被湯汁浸泡,每嚼一下,嘴裡的酸甜味就來回撞擊。
很奇妙的口感。
不但不難吃,甚至還想再吃一口。
果然,謠言不能信。
凡事都要親身體驗啊。
江福寶有感而發。
連着嘗了桌上所有的菜,她的肚子也吃飽了。
甚至打起了飽嗝。
還剩下一半,孟不咎跟靈山包圓了。
得虧沒點米飯,不然根本吃不掉。
等桌上的菜被消滅一空,孟不咎才帶着他們結賬走人。
“我們去逛逛夜晚的江南城吧,剛好消消食。”孟不咎說。
“好啊~”江福寶連忙應道。
四人離開飯莊。
走入主城的街道。
這裡到處都挂着燈籠,各式各樣的,什麼顔色都有,雖說燈籠裡的蠟燭有些昏暗,可架不住數量多啊,因此,街兩邊跟亮了路燈似的。
格外明亮。
别看天已經大黑了,但是商販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數量更多了,而且街邊所有的鋪子,全部開着門。
這個時候的連山鎮,在街上除了官差和更夫,基本上看不到人。
真不愧是江南!
“賣羹湯咯,熱乎乎的羹湯——”
“陶罐,大大小小的陶罐,買兩個大的,送一個小的咯~”
“米糕,熱氣騰騰的米糕,剛出鍋的,快來買呀!”
“糖葫蘆,好吃的糖葫蘆——”
“剛做好的糖人,便宜賣喲。”
“娘,前面有雜耍的,我們快去看,不然占不到好位置了。”
“客官,您方才吃的陽春面沒給錢啊。”
“......”
街道邊的小攤子坐滿了人。
商販的叫賣聲摻雜在一起,雜亂又吵鬧。
四人一齊朝着反方向逛去。
人流湧動,都是去看雜耍的。
江福寶不敢看,有了上次的經曆,加上雪浣對這事有心理陰影,所以她們準備去人少的地方逛逛。
約莫走了一刻鐘,人群才沒那麼擠。
江福寶撓了撓被碎發掃過而瘙癢的鼻子。
“不咎哥哥,今天是什麼節日嗎?”她問道。
“不是節日,江南每日的夜晚,都是這般熱鬧,這裡的人,習慣晚睡。”孟不咎回答着她。
“怪不得,要是遇上燈會,隻怕褲衩子都要擠掉了。”江福寶小聲吐槽着。孟不咎沒聽到。
四人來到一個挂着桃粉燈籠的鋪子外。
共三層,招牌寫着怡人樓。
門口還站着七八個如花似玉的姑娘,在招客。
江福寶秒懂。
感情這是青樓啊。
連山鎮的青樓,她也路過幾次,那裡的姑娘跟這裡的簡直不能比,就拿媽媽來說,一個老掉牙了快,一個看着上了歲數卻成熟又妩媚,她眼角的細紋根本掩蓋不了她的魅力。
一颦一笑,都很勾人。
怪不得能當青樓的媽媽,隻怕從前是花魁吧。
走了百來步,起碼路過了五家青樓。
以及專門聽曲子的茶館和窯子,看來這塊地方,是江南城的紅燈區啊。
江福寶想。
又走了一刻鐘。
周遭才變成賣首飾衣服的。
江福寶的視線被一家首飾鋪子吸引走了。
孟不咎幹脆帶她逛了進去。
這家鋪子起的名字特别好聽,叫銀鈴探幽,招牌也做的很好看,字體刷的不是黑漆,也不是燙金,而是淺粉色。
也不知道用什麼染的。
字體有些像行楷,但又頗為圓潤。
看着可可愛愛。
首飾的擺放,更是從未見過。
不同于其他首飾鋪子那樣,把首飾放在桌上讓客人挑選。
銀鈴探幽的首飾全部挂在牆壁上。
哪怕站在鋪子外面的街道上,隔着老遠,都能看見一排排首飾,那叫一個誘人啊。
但凡是女子,根本挪不動腳步。
包括江福寶。
“客官随意看看,若有喜歡的,跟我說,我幫你拿下來。”首飾鋪裡隻有一個婦人,她身形不胖不瘦。
鼻尖有一顆小痣,模樣大方,估計是掌櫃。
見江福寶四人進來,她在櫃台裡并未挪動,隻專注的在燭燈照耀下,搓着銀條。
“這個蜻蜓步搖我能試戴一下嗎?”江福寶看花了眼,最終,她指着兩個手指大小的步搖說道。
這兩個步搖,一模一樣。
大概是戴在發髻的左右。
由銀片與金片疊加制成,蜻蜓兩邊的翅膀中間镂空,用銀線鋪上,正中間放着一顆紅寶石,很小很小,隻有鼻屎那麼大。
蜻蜓的翅膀底下還帶着一根金銀交纏的流蘇。
幾乎還弄了彈簧。
随着掌櫃拿下來的動作,一抖一抖的。
江福寶還沒戴呢,就愛不釋手了。
“好了,瞧瞧,喜歡嗎?”首飾鋪掌櫃拿來一面銅鏡,讓江福寶照了照。
隻見她的頭頂上,多出兩個小蜻蜓,随着她搖頭晃腦,蜻蜓也張開翅膀飛動着。
流蘇來回蕩漾。
好看哭了。
連山鎮的首飾鋪,哪能見到這種好貨啊。
江福寶簡直大開眼界。
她恨不得當場買下,但是想了想,既然做工如此好,價錢勢必很昂貴。
隻見她小心翼翼的問了一句。
“請問,這兩個步搖賣多少銀子?”話音落下,掌櫃的立馬回道。
“這步搖原本是單賣的,隻有這麼兩個,你若是一并買下,我便給你便宜二兩吧,總共八十四,哦,不不不,實在不好聽,那就,八十三兩吧。”
這裡的人,似乎很介意四這個數。
甯願少賺一兩,也不想把晦氣帶給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