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先生的束修
秀英嘴角泛起一抹淡淡的笑意,說道:“還是老村長您看得長遠啊。生輝願意留在村裡教書,這可真是件大好事。我尋思着,等大家知道了這個消息,肯定都會樂意把孩子送來的。”
然而,說到這兒,村長和李生輝的眉頭卻愈發緊蹙起來。
秀英察覺到兩人的異樣,問道,“老村長,您要是遇上了什麼難處,不妨直言,咱們一起想想辦法,說不定我能幫着解決呢。”
老村長重重地歎了口氣,面露難色地說道:“給孩子們念書的房子,就打算蓋成土胚房,雖說村中公帳上的銀子,蓋房倒是勉強夠。可這要置辦桌椅、筆墨紙硯這些東西,那可着實不是一筆小數目啊。再加上,要給生輝……”話到嘴邊,老村長實在是有些難以啟齒,臉上泛起一陣尴尬。
秀英向來心思細膩,一下子就明白了老村長的顧慮,趕忙笑着說道:“這有什麼難的呀,生輝不辭辛勞地教孩子們,總不能讓他白白付出。況且現在村裡家家戶戶的日子,都比以前強多了,想必大夥都願意拿出些銀子,當作給先生的束修。”
老村長的眉頭依舊緊緊鎖着,絲毫沒有舒展開的迹象,無奈地說道:“咱們這兒畢竟是鄉下,娃娃們的情況和城裡可不一樣。鄉下的娃,五歲就得跟着家裡人下地幹活,不像城裡娃娃能一心念書。我和生輝已經商量過了,就打算在農閑的時候教孩子們。想着一個娃娃就收二十文錢,這樣鄉親們也能負擔得起。”
秀英思索片刻,說道:“農閑的時候,上半年怎麼也有一兩個月,下半年也有兩三個月呢。一個娃娃收二十文實在太少啦。生輝怎麼說也是童生,馬上就要考秀才了,學識擺在那兒呢。依我看,就一個娃娃一個月收二十文吧。”
老村長和李生輝聽聞秀英所說,簡直有些不敢置信。一個娃娃一個月二十文,要是有十個娃娃,那一個月就是兩百文啊,這對他們來說,着實是想都不敢想的一筆數目。
老村長激動得說話都有些結巴了:“這……這也太多了吧,要不,還是少點吧。”
秀英一臉認真地解釋道:“讀書本就不是件輕松容易的事兒,要是收得太便宜,孩子們和家長們根本不會懂得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
您想想,要是在城裡的學堂,一個月那可是要兩百文呢。而且啊,咱們定這個二十文一人一個月的價格,在咱們村裡來說,真不算貴。隻要是家裡有心想讓孩子上學的,咬咬牙也都能把孩子送來。”
老村長依舊面露猶豫之色,畢竟都是一個村的鄉親,自己又身為村長,實在有些顧慮。
李生輝察覺到父親的為難,趕忙搶先開口說道:“我覺得秀英姐說得對,要是學費太便宜,大家難免會覺得這讀書之事可有可無。再說了,咱們村裡的孩子向來性子野,漫山遍野跑慣了,要是沒有個合理的約束,還真不行。”
秀英見此,趁熱打鐵道:“行,這件事情就這麼定了。咱們抓緊把村裡的學堂蓋起來,眼下正是農閑的時候,村裡的勞動力也多。”說到這兒,秀英稍微停頓了一下,接着說道:“順便也把清風的房子一起蓋了。”
對于清風能在福田村安家落戶蓋房子,老村長那是打心底裡全力支持。隻見他神色一振,說道:“好啊,那咱們也别耽擱了,當下就把村裡人都召集起來,把蓋村裡學堂和清風蓋房子這兩件事跟大夥說道說道,順便也聽聽大家的想法。”
說着,老村長看向秀英,眼神中隐隐透着一絲不自在。實際上,關于蓋學堂這件事,他心裡着實沒底,甚至還有些心虛。
雖說初衷是為了村裡娃娃們的将來着想,可私心來講,他也盼着兒子能留在村裡,常伴自己左右。
铛铛铛……
那熟悉的銅鑼聲,在村頭的老槐樹下清脆地敲響,村民們聽到後,紛紛停下手中的活計,緩緩朝着老槐樹聚攏過來。
秀英家昨天才熱熱鬧鬧地辦了桃花的及笄宴,那場面,可真是熱鬧非凡。如今這才過一天,又敲響銅鑼,大家心裡都好奇,不知道今天又有什麼事情,于是紛紛猜測起來。
一個嬸子率先開口:“秀英家的清風,我聽說回來啦。依我看呐,估摸着秀英家是要給清風娶新婦咯。”
旁邊一個大爺接話道:“桃花不是都訂婚了嘛,那排場,可大得很呐。該不會是陳家等不及,想快點把桃花迎過門吧。”
一個年輕後生搖了搖頭,說道:“我看都不是。這天兒漸漸冷了,我聽說城裡的人越發喜歡吃咱們做的紅薯粉,我琢磨着,說不定是秀英想讓咱們加大産量呢。”
村長清了清嗓子,重重地咳了兩聲,高聲說道:“大家都安靜一下!”
刹那間,現場立刻安靜下來。此時已近年關,天氣愈發寒冷,村民們心裡都琢磨着,村裡這時候召集大夥,說不定有什麼重要安排,誰都不想錯過可能的好事。
村長目光掃過衆人,緩緩說道:“今天把大夥叫來,主要是有兩件事想跟大家商量商量。
第一件事,秀英家的清風啊,打算在咱們村裡安家落戶。蓋房子的地已經選好劃好了,現在就想問問,咱們村裡有哪些人願意幫着秀英一起蓋房子。”
說到這兒,村長稍微停頓了一下,接着道:“還有一件事,我尋思着,想在村裡蓋一個學堂,位置就選在村口那塊空地。蓋學堂的費用呢,就從村裡公中的銀子裡出。咱們村裡泥土、木頭這些材料都是現成的,主要就是得花些銀子買瓦。”
秀英緊接着村長的話補充道:“各位叔伯嬸子、兄弟姐妹們,我家這邊呢,主要是要蓋三間磚瓦房。估算了一下,大約還需要三十個人手。要是有願意來幫忙的,一天工錢二十文。我希望最好能在一個月之内完工。大家要是願意來,稍後就去李生輝那兒登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