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芸先是問了一下林善言師徒倆,看看他們有沒有什麼提議。
結果師徒二人完全無所謂,譚老爺子更是直接道:“就叫家居坊和農具坊呗,實在要起個名兒,那就把徒弟的名兒挂上,反正都是他造出來的玩意兒。”
“挂我的名兒?叫啥?林善言家居坊?”林善言聽得一臉懵,立馬搖頭道,“不成不成,整天的把我名字挂門牌上,老别扭了……”
最終,師徒倆還是決定讓任芸自己看着辦,随便叫啥都成,他們沒意見。
任芸思量了片刻,拿起一根樹枝在地上寫寫畫畫:“不用全名,可以帶一個‘言’字……可以再加上一個‘木’字,點明咱賣的木制品……最後再加上一個修飾詞……”
任芸說着寫下三個字:“就叫錦木言,如何?”
“錦木言,好!這個名兒好!”譚老爺子立馬笑了。
林善言也點頭:“我看成!”
于是店鋪名字正式确定了下來。
任芸想了想,又提議道:“我想再做一個代表咱們店鋪的标識……”
說着在地上寫下一個“言”字,又在上面畫了個圈。
“就類似于這種,以後但凡我們制造出來的器具,上面都雕刻一個這個标識,代表是咱們錦木言出品的。”
這其實就是相當于前世的logo,任芸覺着想要打造品牌,這logo還是挺有必要的。
譚老爺子點點頭表示贊同。
他見過這種,京城裡那些權貴就喜歡搞這種獨家印記,雕刻于馬車、玉佩等物件上,代表他們的獨特身份。
“不過你這個略顯簡單了些,你這圈,或許可以改成帶花紋的……”譚老爺子說着便也拿了跟木棍,重新畫上了一圈花紋。
整個标識的氣韻和檔次一下子便上來了。
任芸忙笑着道好,随即又道:“那便家具上都雕上帶花紋的,農具上則刻簡單的這種吧。”
畢竟雕花也是費工夫的,農具的消費人群都是農民,沒必要雕上那麼複雜的花紋增加成本,意思一下便可以了。
商議好後,接下來便是要去定做牌匾。
任芸原本是想着去找專人定做,結果譚老爺子大手一揮,把做牌匾的事兒接了下來。
“就外頭那些個人的手藝,都是不入流的,你且等着,我給你雕兩塊好看的牌匾出來!”
“至于你說的那個标識,可以交給沈柘,這孩子雕花手藝還不錯,雕這些個标識不在話下。”
說着便把沈柘喊了過來。
沈柘看了看地上畫的兩種标識,當即表示沒問題。他立體雕一般,但是平面雕還是很在行的。
任芸又讓他雕兩個大的标記,到時候挂在店鋪的門頭。
沈柘問了一下大概要多大的尺寸後,便去開始着手雕刻了。
制作木制品,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便是進購原木。
目前所用的木材,都是去山林裡面自己砍來的。但是隻隻限于尋常的那些木材,制作農具和普通家具什麼的倒是可以了,但是對于精品高端家具,這些尋常木材可就有些不夠檔次了。
譚老爺子便給任芸介紹了一個能買到好木材的地方,在隔壁北城縣。據譚老爺子說,那處有一大片山林盛産雞翅木,不過是私家的山頭,專門用來做木材生意的。
不僅賣自家的木材,還倒賣一些其他名貴木材,比如黑酸枝、紅酸枝之類,偶爾還能搞到極名貴的紫檀木和黃花梨。
不過對于和光縣這種地方縣城來說,雞翅木已經很不錯了。
任芸也知道雞翅木,這種木材質地堅硬,花紋形如雞翅,極為漂亮,而且還不生蟲。做出來的家具也很顯檔次,不僅深受文人雅士的追捧,商賈富戶也很喜愛。
但譚老爺子同時也提醒任芸,那家賣木材的,一般都是專供省城那邊的大木工坊,像他們這種小門小戶的作坊,怕是不一定願意供貨……
任芸聽完,決定還是親自走一趟,看看能不能談下這個供貨商。
事不宜遲,趁着如今木工坊的工人還在培訓期,要趕緊把木材貨源确定下來。
去北城縣的那個地方,據譚老爺子說坐馬車也得半日的工夫,于是任芸便決定次日天不亮就出發。
林善舉是要一起跟去的,隻要同生意有關的事任芸如今都帶上他,而且林善舉還能架馬車。
一聽任芸準備去北城縣,秦老頭一下子來了精神,說想跟車帶林善止一起去。
如今林善止經過老神醫的治療,每日又灌湯藥又針灸的,傷病已經是大好了。
近幾日,秦老頭已經開始教授他醫術,首先便是從最基本的認草藥開始。
林善止天資非凡,任何草藥幾乎看一遍便能記住其對應的形狀以及功效,學習之神速,連秦老頭都歎服不已。
因為記得太快,導緻附近山頭常見的草藥都差不多已經認全了。
接下去便隻能看醫書藥典,但秦老頭覺着書裡的草藥繪圖不夠真切,特别有些易混淆的藥材,隻靠書裡的隻言片語是不大行的。
還是要眼見為實。
至于想要跟着去北城縣,是因為北城縣那邊有不少和光縣轄内沒有的藥材。
除了讓小徒弟去見識見識那些新鮮藥材,秦老頭也是為了順帶去采藥。那邊有兩味藥材,适合給林善止調理身子。
任芸自然同意的:“正巧善止也在家悶了許久了,帶他出去散散心也是好的。”
秦老頭“嘿嘿”一笑,道:“你這次不是要去談生意嘛,帶上老夫也是好的,說不定還能給你幫幫忙~”
任芸愣了愣,一時沒明白這話是何意。
秦老頭高深莫測地一笑:“你是不曉得,一般這些個有錢的商賈呀,整日大魚大肉慣了,身體多少都有些毛病,疑難雜症也是多的……”
“帶上老夫,指不定能給那個老闆或者他家裡人治個病,到時候沖着這治病的人情,沒準兒你這生意就談成了呢!”
任芸一聽,頓時失笑。
這種“旁門左道”,她倒是還沒想到。
不過秦老神醫确實說的也有理,帶上他或許真的能成為助力也說不定,反正也不過是馬車上多兩個人而已,又不礙着什麼。
于是前往北城縣買木材的事,便這麼敲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