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可沒有什麼繪圖工具,最多好像也隻有直尺。
任芸進空間超市看了一下,随即便在文具區,看見了畫直角的三角尺,畫圓的圓規,另外還有畫各種角度的量角器。
這些都可是十分有用的畫圖輔助工具。
當然,這些任芸是不好直接拿出來的,因為都是塑料做的。但也不是沒有辦法,塑料尺子照着樣子用木材做出來便是了。
于是任芸便幹脆照着這幾樣工具,畫了幾張圖紙出來。
尺子簡單,金屬材質圓規卻有些難度了。不過這也難不倒任芸,一模一樣的做不出來,簡易版的還不好弄嗎?
于是任芸直接畫了圖紙,然後便去木工坊找工人,将東西給做了出來。
當然,尺子都隻做出了形狀,是沒有标刻度的。任芸拿回來後,按照這個時代的長度單位,重新畫上了刻度。
至于量角器,任芸就直接照着空間裡的量角器刻度畫了,隻不過将标注的阿拉伯數字,改成了極小的繁體字。
等林善言收到這幾樣畫圖工具時,一時都愣住了,都是些他沒見過的玩意兒。
等任芸一一給他介紹了一下幾樣工具的使用方法後,林善言這才明白過來,娘給他的這幾樣東西,竟然是用來畫圖的。
林善言有些地方雖然不理解,比如那個量角器的刻度是怎麼判定的,為何直角就是九十度?……
但還是十分得歡喜,因為他發現,這幾樣玩意兒實在是太好用了!
尤其是那個叫圓規的工具,是兩根木棍,一頭連接在一起,另一頭,一個上面綁了一個碳條,另一個上面則嵌了一根針。
使用時,隻需将針戳在紙上,再轉動圓規,便可以畫出來一個完美漂亮的正圓形,十分方便有用。
林善言拿着那幾樣工具,就跟拿着幾樣寶貝似的,一時間簡直是愛不釋手,激動地把自家後娘感謝了一番。
有了幾樣工具,林善言畫圖紙的速度更是直線提高了,等他用順手之後,已經能畫出十分像模像樣的圖紙了。
而有了圖紙的幫助,林善言設計石碾的結構,就更為方便了。
又因為石碾的主體結構都是石頭,需要找專門打磨雕刻石頭的師傅定做,林善言所畫的圖紙,便更加派上了用場。
連做石刻的師傅瞧了,都誇這圖紙畫得太好了,不論是細節結構,還是長度,都是一目了然。
石刻師傅之前都是做石磨的,瞧了半天,也沒明白這石碾是做啥的。等得知竟然是準備用來給稻谷脫殼的,直把林善言好一通誇贊,并承諾會給他趕工制作出來。
等了兩日,石頭碾滾子和碾盤,便被送到了木工坊來。
而此時,其他木質的零部件,林善言早也已經完成了,隻需要組裝起來便可以了。
石刻師傅滿心的好奇這個石碾是不是當真能給稻谷脫殼,便也幹脆留了下來一起觀看成品實驗。
任芸聞訊也趕過來觀看了。
隻見眼前的石碾是由碾盤、碾滾,嵌入碾盤中心的柱子和套在碾滾的木框架組成。
碾滾原先林善言是準備直接在中心點穿個洞的,但後來發現沒必要打個對穿,兩邊各磨出個凹形的錐形洞,把木框架中間凸出的錐形榫嵌進去就可以了。
木框架的一側是個粗軸承,中心是個洞,正好可以套在碾盤中心的柱子上。另一側是延伸出來的圓木柄,可以用來推或者拉。
任芸看了一番,跟前世的石碾很接近了。
林善言組裝好石碾後,便往碾盤上鋪了一層稻谷,然後便推動木柄。
直接碾滾在推力的作用下,緩緩繞着中心的圓柱轉動起來。
鋪在碾盤上的稻谷,在碾滾的擠壓下,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響,有不少稻谷外殼随之脫落下來。
等碾滾轉了幾圈下來,衆人忙湊過去查看稻谷的情況,随即紛紛興奮道:“脫殼了!這個石碾真的能給稻谷脫殼了!”
林善言也仔細瞧瞧,臉上卻沒有露出高興的神色,因為脫殼的稻谷實在太少了,遠遠少于他預計的情況。
顯然是哪裡設計的不對了。
林善言皺着眉頭查看一番,心中不由地懷疑道,難道是用重力使稻谷退殼的想法,是錯誤的?
“很多稻谷的外殼确實是被壓破了的,但是沒有脫落下來。”任芸上前,抓了一把稻谷,細細查看後說道。
林善言聞言點了點頭,他也是發現了這個情況,但問題就來了,如何使外殼脫落下來呢?
就在這時,隻見自家後娘将手中破了殼的稻谷,用力地揉搓起來。随着揉搓的動作,不少稻谷的外殼紛紛脫落了下來。
林善言看着一時愣住了,腦中瞬間閃過什麼。
任芸随即淡淡開口道:“看來這給稻谷脫殼,不僅要有重力,還得要有摩擦力。”
林善言也是想到了這個,但關鍵是,怎麼才能産生摩擦力呢?
他一邊想着,一邊拿了一塊石頭在碾盤上摩擦起來。
碾滾怎麼才能自動與碾盤産生摩擦力呢?
比如,碾滾壓過去時,谷不會
沒過多久,可以給稻谷脫殼的石碾,便成功問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