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替姐出嫁後,錦鯉農女逆襲了

第1713章 大家去搶銀子

   面棚子倒了,面棚前沒有了人影,先前幫着買肉的騾車老漢此時也跑得不見蹤影,街頭轉眼空了。

   石姑不知從哪個鋪子裡出來,快步來到了了劉秀才的面前。

   劉秀才被打,全身吃痛,後頭又被撞在了騾車上,一時半會難以起身,不過剛才混亂的時候,他爬到了一旁,避開被人踩死。

   此時石姑上前,恭敬的将劉秀才扶起來,扶到旁邊一間茶樓,兩人坐下了。

   而茶樓裡,正有不少剛才幫了一手的街坊,有人坐在此地,也是想偷偷地看一眼後續會怎麼樣。

   而旁邊坐着的面館東家,此時卻是在抹淚,他們家就靠這一間面棚掙現錢,現在面棚子被撞倒了,還鬧出了人命,他以後可得怎麼生存?

   石姑本想與劉秀才說說束脩的事,才坐下來,便聽到不少心聲,一個個的既驚又懼,她又忍不住看向一旁抹淚的面棚東家,于心不忍,便故意提高嗓門開了口:“軍爺殺了人,大家夥的等會兒也能做個證人,而且大家夥的都是熱心人,不如替幾位官爺收斂收斂,免得等會兒衙門裡來了人,看着也糟心。”

   坐着喝茶的街坊哪敢出去做證人,何況還要幫那些惡人收斂,根本沒人願意。

   石姑又說道:“就是可惜了那些稅錢,怕是還沒有入賬的。”

   這話瞬間提醒了衆人,果然有膽大的出去了,左右衙門裡還沒有來人,何不借着收斂之意悄悄地将自家的稅錢拿走。

   生了這心思的人不少,很快都出去了,那面棚的東家顯然也精明了起來,不哭不鬧,趕忙跟着跑了出去。

   都是漢人出身,在這些寮國官兵面前不知吃了多少苦頭。

   眼下這些人胡亂收的稅錢又沒有入賬,自然一擁而上,一個個便把那些稅錢給分了。

   大家夥的也知道謙讓,面棚東家得的銀錢多些,那是對他面棚的補償,以後怕是沒法在這街上開面棚了,拿了這些錢也能東山再起。

   很快又一哄而散,街坊們一走,倒在皿泊中的官兵身上多了些破爛衣裳蓋着。

   待衙門裡來了人,這些官兵身上一文錢也沒有,反而蓋的這些破爛的粗衣,還是街坊們的誠意,再加上街頭的人多,你一言我一語的,衙門裡的人也問不清了。

   茶樓裡,石姑将竹籃子放在茶幾上,掀開上面整潔的蓋布,還沒有發話,對面坐着的劉秀才冷哼了一聲,眼神早已經看出了籃子裡的是什麼,卻是一臉的不屑。

   石姑手中動作一滞,若有所思的看向他。

   劉秀才抿了抿嘴,開了口:“你一位婦人倒是聰明,懂得借刀殺人。”

   竟然被看出來了,石姑也不瞞了,笑了笑算是默認。

   劉秀才見自已猜對了,剛才果然不是巧合,他先前隻是想着這婦人先前說的話有些奇怪,故意提高聲音,然後引起衆怒。

   “騾車你雇的吧,我雖然被人打,但也看得清楚。”

   劉秀才話是這麼說,卻沒有要道謝的意思。

   石姑點頭,于是也順勢說了先前官兵在她的雜貨鋪前踢了她的女兒一腿,導緻小腿上有傷痕。

   這話倒是引起劉秀才的共鳴。

   而石姑也借機将竹籃子往劉秀才的面前推了推,說道:“先生雅量,要是以前燕國律法,商人低賤,不得讀書,我家孩子沒有資格請求先生教導。”

   此婦竟然懂得燕朝律令?還知商人不得讀書。

   “幽州城内外都尚武,你一介婦人,不将孩子送入武館,倒來求我這個一文不是的文人。”

   劉秀才語氣冷淡。

   不過劉秀才沒有急着拒絕,卻是有希望的。

   石姑歎了口氣,無奈說道:“實不相瞞,前兩年,我是有心想将孩子送入武館學武的,但是前不久我雜貨鋪裡無意中收錄了一本燕朝律令,卻道也奇怪,我竟然看到那本,便有種熟悉感,通篇讀書下,我竟然能全部背出。”

   劉秀才驚愕的看着她,聽說過一目十行,過目不忘,但那也不是一個沒有識過字的文盲便能做到的。

   劉秀才是不相信這些的,心想着定是這婦人托大,若是如此,試一試不就知道了,正好也能找個理由拒絕,到底剛才還是幫過他,他可不想收寮國人的走狗為徒。

   石姑正猜測着這劉秀才為何不願意收她家孩子為徒,此時聽到對方的心聲,很是震驚,難怪她上次托人去問劉秀才收徒的意願,得知是他們家便一口拒絕了。

   這一次石姑親自前來,又帶來了厚禮,且這份厚禮正是眼下劉秀才最急需的,他明明過得如此的窘迫,又在剛才還欠下了她的人情之下,居然還不願意收她的孩子為徒,原來是因為她父親給寮國軍營裡釘馬掌的差事,就認定他們一家是寮國人的走狗。

   此時劉秀才将自已手抄的千字文拿了出來,正是他剛才在地上用木頭教導孩子們識字的時候用上的。

   石姑可以肯定的說,她沒有正兒八經的識過字,也不知千字文,但是當她接過劉秀才手中的千字文看到第一行,便突然能背出後頭的每一個字。

   先前她說看完了整本燕朝律令,能背下來,那可以說過目不忘,可如今,她都沒有看後頭的字,便能将千字文背出來,這也太神奇了。

   劉秀才怔住,立即開口相問:“你識過字?”

   石姑搖頭,她的記憶是從六年前開始的,父母曾說她在婆家時,一家人遭受幽州城失守,被寮軍屠殺,受了刺激,人就變得不正常了。

   石姑記得自已被爹娘接回娘家後,的确卧床躺了兩年,那兩年裡,連家務活都沒法做,帶着一雙兒女在娘家,就靠爹娘的鐵鋪為生。

   兩個瞎眼的爹娘這麼養他們母子三人,石姑想起那兩年就心頭愧疚。

   石姑搖頭,鐵鋪的生意并不好,以前即使是在燕國的統治下,因為這兒是邊城,時常有戰亂,邊城百姓總是多付出,有餘糧也多是幫着軍營裡的兵去了。

   所以石家絕無可能有餘錢來養她讀書識字,即使石家就她一個獨女,卻也不是什麼富貴人家。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