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7章 出現了火珠子
探子點頭,并說出了石夫人給南穆府馴馬,馬又跑了一事,所以這一次這些權貴入山,要帶上石夫人夫妻二人,定是為了馴馬一事。
武公子要報仇,但不能禍及恩人。
武公子來屋裡踱步,想了想将亮統領叫了來,必須派兩人保護他的恩人,上了山,刀劍無眼,得護着他們逃離。
亮統領應下,從懷裡摸出三顆火珠子,說道:“家主給的,公子收好。”
這是給公子保命用的,武公子收下了其中兩顆火珠子,留下一顆交代亮統領,“将這個交給恩人。”
亮統領明顯的舍不得,可是對上武公子嚴厲的目光,隻得應下了。
半夜,亮統領出現在了石家鋪子的後院,第一個察覺的竟然不是無痕,而是二闆,正抱着媳婦睡沉的二闆猛然睜開眼睛。
亮統領落入院中,二闆便已經穿上了外衣,從窗台邊翻身出去了。
亮統領也沒有想到二闆反應這麼快速,再一想到前兩次的交手,亮統領歎了口氣,這對夫妻何須他們相救,這功夫他都比不上呢,也隻有自家公子憂心。
亮統領不想引起誤會,連忙将火珠子交出,送到了二闆面前,二闆冷眸看着他,并沒有收走。
屋裡,石姑披衣起身,點亮了油燈。
當石姑看到了亮統領送來的火珠子,很驚訝,她隐約感覺自已見過這玩意,但是她不知這玩意是什麼,又有什麼用處。
亮統領簡單的解釋了一下,說這東西還是他們族中宗師所賜,家主手上也隻有幾枚,極為珍貴,這顆留給他們,是給他們保命的。
石姑得知武公子還在城中,看來還打算報仇來着,隻是送來這麼一個保命大禮,她不敢接,推辭時,亮統領擺了擺手,“公子之令,小的不敢違抗,夫人有救命大恩,此物算不得什麼。”
說完這話,亮統領就這樣跳上屋頂離開了。
無痕在暗處盯着,見來人并沒有惡意,也就悄悄地退下了。
天亮後,石姑拿了火珠子去見南宮陽,而南宮陽早已經知道了昨夜亮統領來送火珠子的事,他拿着火珠子細看,目光沒有驚訝,這讓石姑有些錯愕。
所以南宮先生是認得這個的了,這東西威力有多大,為何她會對這個有熟悉感?
南宮陽歎了口氣,他可以肯定的說,這火珠子出自宇哥兒之手,但是宇哥兒既然已經記起來了研制出火珠子,為何沒有回燕國去,而是在寮國成為了四大宗師之人。
南宮陽将火珠子交還給石姑,叫她好好保管着,入山那日,此物或許真的能派上用場。
石姑隻得将東西收好,她本想從南宮陽這兒打聽點消息,可是這位心思深沉,弄是沒有什麼心頭所想。
天亮後,石三百和石阿奴向母親要了些錢,準去書鋪買筆墨,他們跟着南宮先生讀書識字後,大多時間在地上的沙盤裡練字,但是這幾日先生教他們畫符紙,還是得用上筆墨的。
石姑從銀袋裡拿出碎銀,交代兩孩子早去早回,今個兒家中煮了熟肉,回來後一家人坐在一起吃。
石三百帶着妹妹出了門,手裡提着竹籃子,像往常一樣往街頭走去。
書鋪隔着兩條街的樣子,而在街上長大的石三百,閉着眼睛都能找到書鋪。
走在路上經過賣糖人的小攤,他忍不住停下腳步,看着妹妹阿奴巴望着的眼睛,盤算了一下袋裡的銀錢還有剩餘,于是給妹妹買了糖人,看着妹妹歡喜的臉,石三百也笑了。
兩孩子一邊走着一邊說話。
石阿奴到底年紀上小了一歲有餘,又是小姑娘,心頭很是困惑的看向兄長,問道:“阿兄,二闆叔以後就是我們的繼父了麼?”
石三百聽到這話,腳步一頓,一臉認真的看着妹妹點頭,并叮囑道:“以後不可以叫二闆叔,而是應該叫父親,南宮先生說了,我們要好好的念着父親和母親的好。”
石阿奴扁着嘴,圓溜溜的眼睛裡有了淚痕,她搖着頭,說道:“可我們隻有一個父親,他已經在六年前戰死了。”
石三百聽着心頭也難受,但是他是大哥,他不能帶着妹妹給母親添堵,母親這些年帶大他們不容易。
二闆叔一來他們家後,阿爺和阿奶臉上的笑容都多了,鐵鋪也有了傳承,母親更是歡喜,身邊終于有個照顧她的人了。
“二闆叔是好人,咱們的父親沒了,有了二闆叔,咱們又有了父親,這不矛盾,以後多一個人愛着咱們,不好麼?”
石阿奴聽着兄長的話,覺得有道理,于是點了點頭,“阿兄,我聽你的。”
石三百摸了摸妹妹的額發,母親帶大他們太難了,他們更應該孝順聽話才對。
“我們去買筆墨,回來時若有剩下的錢,我們買些糕點回去,跟爹娘一起吃。”
石阿奴點頭。
不遠處一個青衣身影将這兩孩子的一舉一動盡收眼底,這青衣身影約摸着二十左右,身姿颀長,半個身子靠在茶館門前的木柱上,雙眸盯着往前頭去了的兩個孩子,眸裡似有回憶。
随着兩孩子走遠,青衣男子也就回身進入了茶館。
茶館裡,一位端莊得體的老婦帶着仆人正從茶館出來,被青衣男子見到,他猛的停下腳步,心頭震驚的同時,也不動聲色的跟着這對主仆出去了。
端莊的老婦帶着仆人上了一輛馬車往前方去了,青衣男子一路跟蹤。
石三百帶着妹妹進了書鋪,書鋪掌櫃對兩孩子相當的熟悉,認得石老頭,也知道石家能送兩孩子讀書不容易,于是将櫃台後邊一疊毛邊紙拿了出來。
這毛邊紙便宜,除了不夠整齊,紙質也不相差,給倆孩子練手再好不過了。
石三百買過幾次筆墨,知道毛邊紙便宜,一般這種紙,若不是掌櫃的特意留着,多半就被人買走了。
“現在漢人讀書的少了,都跑着去學武,皆是受這寮國人的影響,你們的母親願意将你們都送去讀書識字,當真是不容易。”
“也不怪這風氣變了,寮國不好文而尚武,讀書識字沒有科舉試,便沒有了出頭之日,你們可得好好學,知識學到自已腦海裡,總有用處的,莫被外頭那些人帶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