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擦亮眼,抑郁知青娶回家

第1370章 大蒜種子能出什麼問題

   年前臘月,京都王自強答應給秦總調運五十萬斤大蒜種子,臘月天冷,不方便運過來,王總說在他的倉庫安好保存。

   過了正月十五,天氣暖和一些,再拉過來不遲。

   王自強讓景甯秦總先把貨款打過去,五十萬斤三十萬元。

   張春有些不放心,攔了一把,說萬一錢打過去貨出問題呢,大蒜那玩意兒很容易出問題,栽地裡長蒜苗不長蒜的情況多了去。

   秦川覺得春叔說的有道理,萬一長出來的都是蒜苗,那就把人害慘了。

   有收成了再付錢?

   王總百分百保證,隻要土質好光照好雨水好,他拉過來的蒜種能長拳頭大的蒜骨朵。

   這讓秦川很好奇,拳頭大的蒜骨朵還真沒見過,要長不出來這麼大,到時候退一賠三。

   王總趕緊說好話,秦總瞧你說的,拳頭大的蒜骨朵你怎麼當真了,能種出最好棉花的土地肯定能種出來最好的蒜骨朵。

   一斤七毛錢,五十萬斤蒜種,三十五萬元一分不少撥給了王總。

   農曆二月栽蒜,五月就有一茬蒜薹,一萬畝土地上的蒜薹,賣了錢不止賺三十五萬元。

   高崖塬上隔幾裡地連着的五個村子,六百多戶人,平均下來一家有二十幾畝沙地。

   整整齊齊鋪過去一萬兩千多畝沙田,在秦總眼裡就是一萬畝賺錢産業基地,這三年過來,這些家戶人一心一意跟秦總走特色産業路子。

   這種情況讓秦建文感動不己。

   “川子,我說今年咱種大蒜,是你的建議,沒有一家有質疑,他們說隻要你秦老闆休耕不種,他們就不種,我們土高鄉的農戶太樸實了,咋都這麼聽話呢。”

   秦川瞥秦書記一眼,是他們聽話嗎?

   三年時間,在這片土地上投資三十萬搞水利建設,保證莊稼旱澇保收,三年時間種棉花,最少的一家有八畝,也有三千元收入,最多的一家有西十畝,有兩萬元收入。

   他們能不對秦家叔侄倆言聽計從?

   關鍵一點,這邊收棉花過了秤,那邊就能大把領現錢。

   秦老闆帶領大家種棉花之前,糧站收糧,瓜籽站收瓜籽,棉站交棉,哪一年不是打一張白條,大家眼巴巴等到第二年才拿到一些錢。

   這兩年,種棉農戶不擔心種了棉花沒有口糧,秦老闆手裡有兩百萬斤糧,一家拉兩千斤三千斤,才算的五百塊錢。

   今年這片土地,秦總說咱們種一茬大蒜,别說比種棉花收入好,就是沒有收入,大家也毫不猶豫跟着種。

   “三叔,蒜種過幾天就拉過來了,集散地騰出地方,有五十萬斤,各村各家領蒜種,保證一畝地種五十斤,一乍長栽一個,栽之前先種一把雞糞。”

   秦建文有個疑惑:“給他們蒜種不收錢嗎,一斤六毛錢呢,本兒要收回來吧?”

   秦川擺擺手:“蒜種的本錢肯定要收回來,但不是現在收,一畝地三十塊錢蒜種,每家都有十幾畝二十畝,你現在就跟每家收大幾百,你想挨罵呀。”

   秦建文嘴上樂呵:“我聽出來了,你的意思這茬大蒜肯定能掙錢嘛!”

   “馬馬虎虎,賠錢估計不會賠。”

   秦建文轉身去安排,這個工作讓他很興奮,蒜種不要錢,地膜不要錢,八月新蒜挖出來,再給大家算賬。

   一畝地有八九百一千元收入,折掉五十塊蒜種錢地膜錢,他們也不會計較什麼。

   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五,大坪村耍了三天社會,各家各戶都要接獅子接旱船。

   正月十五一過,天氣暖和,厚棉衣脫掉,水澆地裡一層薄冰也要消融的時候,二十節車廂拉着五十萬斤蒜種到了土高鄉火車貨運站。

   秦家叔侄倆親自接貨,一袋子一袋子蒜種從車皮裡扛出來,裝上三輪車廂,在地磅秤上過重量,拉回集散地棚架底下,從早忙到晚。

   差了十萬五百零五百斤。

   秦川給京都王總報賬:“怎麼回事啊王總,你說的五十萬斤數量呢?”

   王總這時候才說他遇到的麻煩。

   “秦總,臘月裡沒有拉夠五十萬斤,我想着這兩天給你調貨,可整個東山省市場都收不上大蒜種子了,我總不能收一般吃的蒜當蒜種吧,這事兒咱不能幹,你說對不對?”

   秦川很不高興:“王總,這就是你的不對了,你早說隻有西十萬斤,我早點準備,在我們隴省還能收來這一部分,現在着手,我到哪兒收蒜種去,這可不是開玩笑。”

   王總默了五秒:“秦總,我要一萬斤西瓜籽,給你最好價,怎麼樣?”

   “最好價是啥價?”

   “你搞的那個包裝袋,一袋十塊錢。”

   有些情況,秦總給他解釋清楚。

   “我們隴省今年大面積種西瓜,北疆也大面積種西瓜,從我這兒拿西瓜籽也是一袋十塊錢,你拿西瓜籽,你把這十萬斤蒜種的錢要補在裡面。”

   王總要一萬斤西瓜種籽,算下來要三十萬元,蒜種差價補上,付過來三十六萬元。

   北疆和西京客商要西瓜種子,說到一萬斤三十六萬元,他們講價講到三十三萬三十二萬。

   要沒有王自強這一折子,西瓜籽賣不上這個價。

   那些動一下嘴皮子要一萬斤種子的客商消息靈通的很,京都王總要瓜籽種子付了多少錢,他們一清二楚。

   蘭城、西京、北疆,京都,西個地方要西萬斤瓜籽種子,一斤分三袋,一袋十塊錢。

   二月出去三月初,大坪村五百畝土地上的西瓜收入才收回來。

   三十幾萬本錢抛過,九十萬收入。

   這筆收入不到半天傳進新安縣農牧局領導耳朵裡。

   何局咬牙切齒痛恨,種瓜農戶一斤西瓜上拿一毛錢,一畝地讓他們掙五百塊,可他在一畝地上掙一千六百塊,錯的天上地下。

   可大坪人對他感恩戴德,這樣下去,資本主義當權很危險。

   何局準備了十萬斤蒜種不想給秦總了。

   聽到秦總手裡缺十萬斤蒜種,何遠民腦子一轉,在他們縣收上來十萬斤蒜當種子。

   本來想賣給大坪秦總,聽到他賣瓜籽收回來一百二十萬,再想去年香山的西瓜賣的比較吃力,他就一肚子火。

   兩個副局長和三個科室主任勸何局,不要計較這事兒了,還是把這十萬斤蒜種拉給他吧,咱的目的還不是穩穩當當種棉花。

   何局搞來這十萬斤蒜種,并不是想從秦總手裡賺一筆,而是幫秦總一把,讓大坪領頭人鐵了心意識到新安縣種棉花,就是給景甯棉紡廠和蘭城美芳紡紗廠種的。

   高崖塬上那三千畝地種不了大蒜,要麼種西瓜要麼種棉花,種西瓜也就算了,要是種棉花,何遠民覺得自己手裡就少一筆收入。

   忍住對景甯秦總的厭煩,這十萬斤蒜種給他們拉過去。

   秦建文匆匆到小川侄兒跟前。

   “川子,十萬斤蒜種有着落了,不用跑外面,新安縣就有,是何局給你調運過來的。”

   秦川臉上難以置信:“何局要坑我,他們的蒜種我可不敢用。”

   秦建文啧啧:“川子,人家要錢的,一斤八毛,我覺得問題不大。”

   “八毛?他們幾毛錢收的?”

   “五毛錢收的,賺了三毛錢差價。”

   秦川嘴裡故意嘀咕:“三萬塊被何局賺走了,王總給我的才六毛錢,沒辦法,收下吧,三千畝土地不能種别的東西。”

   新安縣拉過來的三車大蒜種卸在了土高鄉貨運集散地。

   秦建文拉來一袋子給秦川看。

   “川子你看看有問題沒,跟王總拉來的不一樣。”

   秦川捏一骨朵在手心裡搓蒜皮,手感不飽滿,差一些感覺。

   兩千畝種這十萬斤,萬一有問題就是麻煩。

   “三叔,這十萬斤蒜種安排在一個村種,萬一出問題我好方便收尾。”

   “聽你的川子,我去安排。”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