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名聲不好聽
陳明香從村裡走過,不止一次聽到那些長舌婦在背後議論,說她阿娘是如何惡毒,心有多黑。
每每聽到這些,她都氣得咬牙切齒,卻還不能拿人家怎樣,她要站出去跟人争吵,人家指不定罵得更厲害,甚至連着她一塊兒罵,沒準還會說什麼,惡毒的女人,生下的孩子也不是好東西。
憋了一肚子的火,回到家裡,見到宋秋花時,也不免跟她說起這些來。
“阿娘,你要不要出去跟人解釋一下,你并不是像她們所說的那樣,明明你隻是說了幾句閑話,關心一下齊婆子而已,怎麼就能讓她們說成這樣了?”
她心裡是真氣不過,覺得那個齊婆子也不是什麼好東西,私下裡說幾句話,明明是關心她,卻被她理解成這樣,這齊婆子才真正不是好東西。
就說你要是覺得那話不對頭,你私下裡過來說幾句就好,怎麼還堵在門口罵得人盡皆知的,這也太不地道了。
“阿娘,我覺得那齊婆子實在沒理,要不我們也堵到她家門口,去罵回來,到時候再順便把事情解釋一下,這樣也就沒人在背後說你的不是了。”
陳明香越想,越覺得這個主意可行,你要跑出去逢人就解釋,說自己不是那個意思,人家也未必聽得進去,反倒是找齊婆子吵一架,把話說清楚了,那樣大家也就明白冤枉了人。
宋秋花聽着她的話,搖了搖頭:“大家已經信了齊婆子的話,我再如何解釋,她們也聽不進去,隻會覺得我是在狡辯。”
“為什麼啊?”陳明香十分不解。
“因為有之前李氏的事在前,她們已經認定我是個壞人,又哪會聽得進去解釋。”
說到這個,她也不由長長歎息了一聲,大概是因為李氏那事兒,下場實在不好,所以大家印象很深刻,甚至認定當時的事有她的錯,不過後來她也因此落了胎,也算是受害人,那些不好的印象才削減了幾分。
如今再讓齊婆子這麼一鬧,之前的事算是又被提了起來,任她怎麼解釋,也是沒用的。
陳明香也想起之前那事兒來,一時也不知該說點什麼好,那個李氏的下場,也确實很不好,和離對于一個女人來說,已經很慘了,偏偏娘家人還容不下,現在更是人在哪兒都不知道,估計現在活得很凄慘……
“那現在怎麼辦,就任人在那裡胡說八道,阿娘你還有什麼名聲?”
自家阿娘的名聲不好,她這個做女兒的,名聲又能好到哪裡去,豈不是直接影響到她以後說親,這怎麼可以。
宋秋花有些頭疼的揉了揉額角,現在這情況,她又能有什麼好辦法,同在一個村子裡生活,大家已經認定她就是個壞人,她還能怎麼扭轉?
“先就這樣吧,等時間長了,大家也就忘記了,也就不會再有人提及那些事兒。”如何今這情況,也隻能等大家都說夠了,不想再說了,事情才能慢慢淡化下去。
聽到這話,陳明香就明顯有些不滿:“那得等到什麼時候,過段時間過年了,人家走親戚,沒準還會當成什麼笑話說來聽,豈不是傳到外村的人都知曉了?”
到時候越傳越廣的話,這名聲豈不是越來越不好聽!
宋秋花這會兒隻覺得既無奈,又很生氣,她難道希望自己的名聲不好聽嗎,這不是實在沒辦法嘛,都怪那個該死的齊婆子,明明是她自個動了心思,事情沒說成,最後反而還怪到她頭上,說是被她挑唆,若是她沒動心,誰也挑唆不動啊!
但現在說什麼也沒用,她就算找人理論,那齊婆子也不會認賬。
“說來說去,全怪那個杜青娘,齊婆子沒準是被她挑唆過來罵我的,我看真正惡毒辣的人,應該是她,讓我背個壞名聲,她倒處處是好人了。”宋秋花恨得牙癢癢,卻又拿人沒辦法。
認真說起來,杜青娘在村裡的名聲,也确實比她好太多,真要跟她起了争執,站在她那邊的人,絕對比站自己這邊的多。
她現在是恨不把人趕出村去,卻又根本趕不走,沒有村裡大多數人同意,誰也沒法趕走任何一個村民。
陳明香讓她這一說,也覺得有理,本來對杜青娘印象就不好,現在就覺得對方更讨厭了,還有江大丫姐妹幾個,繡活越做越好,金氏現在是見天兒誇她們,想想都覺得氣悶,她最近也就是心情特别煩躁,做繡活都沒多少心思,以至于還被人落到後面去了。
“阿娘,真就拿她一點辦法也沒有嗎?”
“我倒是想請媒婆去說親,讓她嫁出去,但人家根本不想嫁人,媒婆那兒也都拒絕了,那個王大花,算是遠近最能說會道的媒婆了,她都說不動呢!”
陳明香一臉嫌棄道:“她一個生不出兒子的女人,想必是嫁都嫁不出去吧,還帶了五個丫頭,誰家娶了去,指定能把人家給吃窮了。”
完全不想提,人家一天能賺多少錢的話。
“你一個小孩子家的,别整天說這些,讓人聽了,還道你有多嘴碎,以後怎麼好說人家。”宋秋花提醒着,讓她多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但這話就像戳中陳明香的要害似的,她頓時就炸了。
“阿娘,你名聲搞得這麼不好聽,我是你女兒,名聲也一樣受影響了,以後還怎麼說好人家,你之前還說在村裡找戶有錢的人家,現在村裡人都知道這些事,我還怎麼找?”
她覺得想嫁到村裡,是别指望了,之前她還有些瞧不上這村裡的人家,但現在,是想嫁也嫁不了,人家根本瞧不上。
“好人家又不止這村裡有,可以嫁去别處,若是能有機緣,嫁到城裡倒是很不錯的。”
女兒這脾氣,她也是很清楚的,雖然話說得不好聽,言語間也頗有些怨怪的意思,但她做為親娘,又哪能真跟她計較,隻能好言相勸着。
“而且你現在還小,還不到說親的時候,過幾年到時候了,人家也早不記得這些事了,你就放寬心,影響不到什麼的,村裡這些人家,我看也不怎麼樣,嫁去城裡才是最享福的。”她好言勸着。
“這倒也是,村裡那些人嫌棄我,我還瞧不上他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