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重生八一漁獵西北

第二百八十章 魚不好,但量大啊!

重生八一漁獵西北 羁中馬 8051 2025-04-19 15:37

  第一條網上,幾乎算是密密麻麻的挂滿了魚——至少得有十公斤!

  這條網的網眼不小,四指的,上面挂着的都是大闆鲫、草魚棒子和鯉魚,五道黑很少,鲢魚也有一些。

  基本上都是在一公斤多往上,也挂着有幾條小魚,李龍取網的時候,那小魚粘不牢,直接就跳走了。

  即使如此,這一網收完放進袋子裡,李龍明顯感覺輪胎就下去一截。

  原本以為是開門紅,後面的魚可能沒這麼多,但誰能想到,第二網上的魚同樣多。

  李龍收網的時候順着網線往前面看去,明顯能看到,這槽子裡,有網的地方,不時有水閃動——顯然,這些都是活着魚還在網上掙紮。

  兩條網塞進尿素袋子裡,李龍感覺輪胎一大半已經沒在水下了——這兩條網裡感覺至少有二十七八公斤的量。

  再收一條網,李龍不敢收了,轉頭就往回回劃,十條網哪怕收一半,李龍覺得都有可能把輪胎壓翻。

  陶大強在岸邊看着有點懵,怎麼就回來了?

  “大強,你現在跑回家,讓我大哥把馬車套着過來,魚太多,咱們弄不去回!”

  “啥?”陶大強有點不相信,“咋可能弄不回去?”

  “你看看,這三條網,一袋半,快兩袋子了。”李龍輪胎快到岸邊的時候就已經觸底了,他站起來跳到水裡,拖着那兩個袋子往岸上去,“這兩袋子裡的魚就有三十多公斤,你想想還有七條網,那得多少?”

  陶大強過來把袋子接過來提到岸上去,他感受到了份量,也不多說話,把重的那袋子背上就大步往回走。

  李龍把另外那袋子放在岸邊,然後劃輪胎繼續進水裡去收網。

  剛進水裡不遠,又扭頭對走出一百多米的陶大強喊着:

  “大強,再拿幾個袋子過來!”

  原本準備了四個袋子,覺得怎麼都夠了,現在看來還真不一定夠。

  “知道了,龍哥!”陶大強回了一句,繼續大步往前走。

  李龍又收了三條網,哪條網上魚都有十來公斤,往裡面走,鲢魚多了起來。

  不過這時候李龍是沒空吐槽的,不管咋說,魚多總歸是好事。

  把這三條網兩袋子放到岸邊,看馬車還沒過來,李龍隻好把兩大半袋子倒到水邊,反正被網纏着,這魚也跑不了,能空出來兩個袋子再進去收網。

  這回可好,兩個袋子隻收兩條網,就差不多滿了,這兩條網的網眼小點兒,上面密密麻麻都是巴掌大的鲫魚。

  這鲫魚明顯比小海子裡的魚要瘦一些,顔色也沒那麼漂亮,但多啊!

  還都是活的!

  把這兩袋子魚帶到岸邊的時候,李建國和陶大強已經到了,正在往馬車上裝魚。

  “咋這麼多?”李建國也是驚訝。

  “可能就沒啥人在這裡面逮魚,這大海子多年就沒放幹過水,裡面的魚可不就多了?”李龍說。

  “快裝上車回去擇魚吧。”李建國覺得的确是這麼個理,點點頭說道。

  “裡面還有一條網哩。”李龍說道,“我還得去收一趟。”

  “龍哥,我去收吧?”陶大強說,“你都跑好幾趟了。”

  “那你也得能找到地方啊?”李龍笑了笑,“沒事,就一條網,快的很。”

  李龍又劃進水裡,這回劃過去的确快,但回來快不起來,一來李龍是真的累,二來那最後一條網上魚至少得有十七八公斤!

  等到岸邊的時候,李龍感覺自己差不多一點勁都沒有了。

  他最後上馬車還是陶大強扶上去的,李龍現在最慶幸的是,感覺魚太多的時候第一時間就讓陶大強去趕馬車。雖然從大海子東南岸到地頭那裡沒什麼路,但馬車的膠皮大輪胎倒也不會陷下去。

  “龍哥,這些魚……得有一百公斤吧?”陶大強也挺興奮,頭一次逮到這麼多魚。

  “有了。”李龍還沒開口,李建國插了一句,“應該不止。咱們回去得趕緊擇魚。”

  “今天得分兩個地方賣。”李龍說,“縣裡要去,石城也要去,不然這魚賣不完。”

  “嗯。”李建國說了一聲,又問道:“大強,你在縣裡能賣嗎?”

  “不能。”陶大強很有自知之明,“我自己弄不下——”

  “那我去縣裡吧。”李建國說,“今天隊裡油葵已經收完了,到麥場上曬葵,我就不去了。”

  李龍覺得這樣可以。

  全村三個居民點,從南往北算三角形排列,李龍所在的居民點在最南面,老馬号在三個居民點中間,大海子在最北面。

  所以馬車要從大海子回到李家,得路過東北角那個居民點,顧博遠家就在這個點。

  馬車穿過居民點的時候,有狗叫,有在院子裡活動,看到李建國牽馬車,都問。

  李建國也不隐瞞,笑着說:

  “這不,昨天小龍去大海子下網,這今天早上是去取網了。”

  “那魚可不少,得用馬車拉……”有人驚歎。

  “是不少,得有七八十公斤吧。”李建國往少說了一些。

  “喲,真多!”

  聽着也就贊歎一句,然後就過了。

  畢竟大家都清楚李龍算隊裡逮魚大戶,第一代漁民,現在孟志強他們逮魚還要在李龍之後。而李家現在能比其他人家過得好,也多虧了這小海子裡的魚,現在人家又向着大海子進發,還真是吃這碗飯的料。

  羨慕是肯定有的,嫉妒就不好說,畢竟大小海子就在那裡敞着,也沒說不讓别人逮魚,這個全憑本事。

  路過顧博遠家的時候,老顧正在院子裡刷牙,看到李建國,揚了揚牙缸子問:

  “啥情況?”

  “小龍他們在大海子下網,今天這魚有點多……”

  “多?有多少?可着馬車拉?這回你家小龍可真出名了。”“那咋也有近百公斤!”李建國很自豪,“要魚不?給你留一條網的?”

  “你可拉倒吧!”顧博遠和李建國兩個人說話都是你刺我一句我刺你一句的,“那魚留給我吃還不如去賣掉。我一個人一條魚吃兩天……快走吧,魚放久了就不新鮮了。”

  李建國笑着往回走。

  回到家的時候,梁月梅正在塑料布前擇魚。李娟李強已經吃過飯背好了書包。李建國對他們說:

  “你們先上學去吧。今天魚多,一時半會兒擇不完,你叔去賣魚也不知道到哪會兒哩。”

  李強有點不開心,李娟拉着他就走了。

  接下來幾個人快速的擇魚,一條條大魚從網上取下來,扔進卡盆裡。為了區分區,李家光大卡盆就有三個,這時候算是充分發揮了作用。

  “這魚可沒小海子的漂亮。”梁月梅說着。

  “是沒有,也沒小海子的肥。”李龍開了口,“大哥,呆會兒賣魚,這魚就得便宜點賣了。”

  “那我知道。”李建國說,“咱這量大。老爹先前就說過,魚多,就不能太計較。咱們比市場價低一毛兩毛的沒啥,快點賣完是正事。”

  見李建國心裡清楚,李龍就放了心。

  魚擇完,陶大強要回,李龍沒讓,直接在李家吃了早飯。這時候梁月梅去麥場上出工,陶大強就在院子裡拾網,李龍和李建國兩個去賣魚。

  瑪縣市場,孟志強還挺開心,昨天下網的時候沒看到李龍,今天早上取網的時候也沒看到。

  李龍他們不在,瑪縣這邊賣魚的市場競争就沒那麼激烈,他們幾個相安無事,可以悠哉悠哉的賣魚。

  想是這麼想的,隻是沒想到沒過多久,李龍沒來,李建國來了。

  兩個大盆擺開,大小魚分開一倒,李建國早年闖過的勁頭拿出來,大聲吆喝起來:

  “賣魚賣魚!大海子新鮮野生魚!賣魚賣魚,魚便宜喽!大海子野生魚便宜喽!”

  有人擠過去看,人雖然不多,但生意很快就開張——無它,就是便宜。

  小鲫魚七毛,大闆鲫八毛,鯉魚八毛,鲢魚七毛……

  雖然李建國李龍沒怎麼稱,但這十條網上的魚紮紮實實的盛了四個大半尿素袋子,上百公斤是肯定的。

  李龍這邊到大院子裡取了盆和秤,也快速的趕往石城。

  等到石城的時候,太陽已經升了起來,看看時間也有十點多,人依然很多,但明顯早上賣菜做飯的人流量不是那麼大。

  李龍也不介意,本身就是一次計算失誤,這也沒辦法。他找了個空位,把自行車停好,盆裡倒好魚便吆喝起來。

  “小夥子,你這魚可沒以前好啊。”有老顧客看到了李龍,過來看了看魚,說道。

  “大海子水庫裡的,”李龍解釋着,“水裡沒那麼多水草,魚就瘦。不過魚也便宜,比原來一公斤便宜一兩毛——鲫魚七毛,鯉魚五道黑八毛,怎麼樣?”

  “這價錢還不錯……”現在在物資普遍開始慢慢漲價的時候,李龍這魚價還降一點,顧客聽着就覺得李龍實在:

  “那行,我稱一公斤鲫魚嘗嘗,看看有啥區别。”

  “好哩。來,一公斤鲫魚,多搭一條——這個要比原來的瘦一點兒。”

  時間不是好時間,所以買魚的人有,但沒原來那麼多。有老客也說,先前有人過來問,沒看到李龍,有些人就買了其他人的魚,有些人就幹脆回去了。

  李龍這回拿來的魚其實并不算差,隻是相比較以前小海子的沒那麼好。但其實品質和其他人賣的魚大差不差,甚至還要好一些。

  因為錯過了最佳時間,所以這兩袋子六十多公斤的魚,李龍一直到快一點才賣完。

  還好這些魚生命力都挺強,一直到最後一個老大爺把剩下的兩公斤多鲫魚買完,那盆裡的鲫魚還在有氣無力的遊着。

  鲫魚的生命力之強,可見一斑。

  六十多公斤魚,賣了四十多塊錢,李龍還挺知足。因為在家裡吃過了早飯,李龍便沒再喝奶茶,他把盆裡剩下的污水倒進路邊的溝裡,東西收拾好裝好,推着車子在人流中穿行。

  現在還在老街逛着的大都是兩邊縣城過來的人。本地人要麼還沒下班,要麼已經回家做飯去了。

  擺攤賣各種各樣東西的。工具居多,這時候會點手藝的人還不少。北疆這邊本身原本漢民不多,但現在算是海納百川,哪裡來的人都有。隻要勤快,哪怕沒有一點手藝其實也餓不死人——就比如現在,去兵團那邊拾秋都能拾夠過一冬天的糧食。

  畢竟人少地多,為了搶收,幹的活就很粗犷,根本來不及也沒時間沒人做的那麼細。就算往前十年,都有從口裡過來拾荒的母女,一秋天拾了幾噸玉米,冬天就在廢棄的冬窩子裡,靠吃玉米過了冬。

  現在但凡有點手藝,腦子靈活一些都能過得不錯。包産到戶,各種工具肯定是缺的,不光集體缺,農戶也缺,手裡幹活有點餘錢,自然就想把工作搞好點。

  李龍從街頭走到街尾,竟然發現有賣野蘑菇的,而且很便宜,六毛錢一公斤,也很新鮮,可惜買的人少。

  蘑菇很普通,就是那種草菇,李龍木屋邊的山上一片一片的那種。

  賣吃食的多了一家,除了先前那個賣燒餅的外,還多了一個賣湯飯的,味道很香,飄的很遠。兩家一家在街頭一家在街尾,互不影響,其實也挺好的。

  李龍有點餓,過去看了看賣湯飯的。

  不大的鍋裡,湯面片很厚,上面飄着一層蔥。小推車上一撂碗,邊上有個水桶,攤主是個三十多歲的女人,李龍過去的時候她正在把客人吃過的碗用水桶裡的水沖洗。

  然後李龍就看到了那洗過的碗上有個手指的油印,頓時就沒興趣了。

  盡管那湯飯裡放着不少西紅柿,飄着綠菜葉子,聞着味道很好,但李龍是沒食欲了。

  扭頭就走了。

  還是回去自己做吧。可能兩世為人,變得有點矯情。他沒吃,有人卻不嫌棄,兩毛一碗熱飯,有啥嫌棄的?

  那面片那麼厚,還頂餓。

  李龍騎上車子往回走,還是回家自己做吧。

  反正院子裡蔥、蕪荽是現成的,廚房也有辣子、毛芹,還有燷好的肉,面更是不缺。

  不能委屈自己,回去自己做!(本章完)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