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钐鐮不好買
第二天一早,李龍吃過飯,就騎着自行車出了村,帶着李娟到了小學後,他繼續騎往縣裡。
縣供銷社門市部裡并沒有钐鐮,這讓李龍有些失望。
他又去了百貨大樓。
百貨大樓裡五金類隻有一些常用工具,連鐮刀都沒有,李龍覺得自己是不是最近有點太順了,所以現在運氣槽空了?
“同志,你需要買什麼呢?”
一個清脆的聲音響了起來。
李龍扭頭,看到一張略有些熟悉的面孔,很快他就想起來,這是那個賣收音機的售貨員。
咦?現在的售貨員挺熱心的嘛,不錯不錯。
小劉看李龍在櫃台前轉了兩圈,沒買東西就要準備離開,猜測應該是沒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便忍不住主動問了一句。
“钐鐮,我想買钐鐮……”李龍回了一句,想想女孩應該不知道啥是钐鐮,便又解釋了一下:“就是牧民打草用的大鐮刀。”
“我們這裡沒有這類的工具,”小劉想了想說,“供銷社五金類的東西比較多,那邊……”
“我去過了。”李龍苦笑,“也沒有。”
“那就隻能去地區那邊了。”小劉說道,“或者去石城也行,那邊的百貨大樓、供銷社級别高,東西會比我們這裡全一些的。”
李龍其實也是這麼想的,他說道:
“那謝謝你,我現在就過去看看。”
替山裡的朵森們買钐鐮是目前頭等大事,李龍不想耽誤時間,和小劉道個别後就離開了。
小劉有點後悔,怎麼就沒問他姓名和幹什麼的呢?
但女孩子臉皮薄,怎麼好意思問出口呢?
“小劉,等下次這個小夥子過來,要不要我幫你問問?”旁邊的大姐早就看出了小劉的心思,笑着說,“小夥子看着不錯,說話得體,看着家境挺好,也不知道是哪個單位的……”
這時候,售貨員默認都是要找有公家單位的。小劉長的漂亮,又有文化,如果找個農村的,大概率是會被笑話的,當然農村的也不在給她介紹的行列之中。
李龍騎着自行車往石城奔的時候,心裡已經在想,如果石城沒有的話,那就去縣裡找個鐵匠鋪子打造了。打造的時間會長一些,希望能夠趕在哈裡木他們轉場之前完成。
上一世李龍是在短視頻裡看過伊賽牧道果子溝百萬牲畜大轉場的。那時候夏季轉場和冬季轉場規模都特别的大,據說以前還因為轉場會限制車流行駛。到後來高速修通後,轉場就方便了許多,甚至連央視都直播過,上過新聞聯播的。
南山牧民轉場的規模就小很多,但也會提前一些時間,畢竟這裡的夏天來的要早一些。牧民們的夏牧場在天山北坡的深山裡,那裡水草在夏季會更好一些,轉場後,冬牧場的草就能夠快速生長,以方便冬天牲畜在這裡食用。
希望來得及吧。
騎行來到老街,李龍發現這裡比瑪縣的早市要熱鬧更多,攤位也比以前多了不少,先前自己擺攤賣魚的地方有好幾個攤子,大家都高聲叫賣着東西。
李龍沒心思逛攤子,先去了百貨大樓。
如預料的一樣,百貨大樓裡雖然物品比瑪縣的多,但同樣是沒有钐鐮的。
李龍問了售貨員供銷社門市部的位置,那售貨員還真給說了。
出門騎自行車去了供銷社,李龍發現這裡人也挺多,不像瑪縣那邊偶爾有幾個人。
供銷社門市部門口一側有車棚,李龍把自行車放進去鎖好,進了門市部。
這門市部裡面也比瑪縣大了不少,櫃台裡面有四個售貨員,李龍挑了一個年紀比較大,戴着眼鏡的,他下意識覺得這個人比較面善,而且這位此時正耐心的給一個老農介紹着噴霧器的用法。
李龍在這老農身後耐心的等着,那戴眼鏡的售貨員看了他一眼,繼續講解。
等老農聽完,最後表示噴霧器的價格有點貴,不買了之後,那人也沒說啥,然後就看向李龍。
“我想買钐鐮——就是牧民打草的大鐮刀。”李龍擔心這位不知道,解釋了一句。
“钐鐮啊,”那人想了想說,“我記得之前進了一批,一直賣不動,後來就降價處理了,好像還剩下一點兒,伱要幾把?”
一聽有貨,李龍立刻大喜說:
“要十五把。”
蓋冬窩子的小夥子有七八個人,加上玉山江哈裡木算十個,李龍準備多預備幾把這樣的話分的時候也好分。
“我去看看,你等等啊,不一定有這麼多。”這售貨員說道,“咱們這邊牧民不多,要這東西的還是少。”
等了一會兒,那售貨員抱了一捆東西過來放在木質框架玻璃台面的櫃台上,那櫃台上發出了清脆的聲音。
“來,看看吧,是不你要的钐鐮。”售貨員微笑着說。
這些東西是用牛皮紙包着,然後再用繩子捆在一起的,捆的還挺嚴實。
售貨員解開繩子,打開牛皮紙,露出裡抽的金屬物件。
的确是钐鐮,一把刃長約七八十厘米——李龍摸了摸刃口,這是開過刃的,感覺很鋒利。
“需要自己加個木頭把子,”售貨員說,“我記得好像木頭把子上面需要斜着釘一個小架子,沒用過,隻看過。”
這位挺懂行啊,李龍看了看對方,然後數了數,十五把。
“同志,還有多的嗎?”他覺得這玩意兒拿過去的話,哈裡木他們肯定喜歡的。
“沒有了,這十五把是最後的存貨了。”售貨員笑着說,“我們清底子了。如果不是你要,再過幾天可能就退回去了。”
“行,那一把多少錢?”李龍知道自己也不能再多要求了,能找到已經是驚喜了。
“我們清庫存了,原價四塊七,這些钐鐮成本價給你,三塊一把。”
“好。”李龍數出四十五塊錢遞了過去:
“麻煩你給我包好。”“沒問題,麻煩你過去開個票。”
抱着包裝好的钐鐮,李龍覺得心頭一塊大石頭落了地,至少這些钐鐮能交差了。
原本他想着現在就去山裡把钐鐮交給哈裡木他們,想想又算了。還是套上馬車再去,把小鹿拉回來,順帶着要拉一車糞回來,院子裡也要種菜了。
事情辦完,李龍再次轉回老街,這時候就能好好看看了。他看到有賣魚的,便特别關注了一下。
賣魚的攤子有三個,有一個專門賣大鲢魚的,剩下的兩個則是和自己以前一樣,啥魚都賣,不過魚的數量不多,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時間過了,魚已經賣去了一大部分。
魚的價格便宜了一些,這讓李龍有些意外,小鲫魚雖然沒自己在小海子裡逮的漂亮,但價格是七毛到八毛,大塊頭的鯉魚和草魚都是九毛到一塊,買魚的人還是挺多的。
李龍猜測應該是天氣熱了,魚好逮了,所以價格掉了下來。
老街上的攤位九成都是賣手工物品、農副産品的,價格算起來也不算低。
李龍又想到了給秦紅豔提出來的那個建議,編筐來賣。
有幾個賣筐的攤位,大筐小筐都有,還有用高粱杆子(掃帚糜子)做的鍋排、六角馍盤之類的,大都是一兩塊錢。
xj是地廣人稀,人工曆來要比口裡要貴一些。特别是這個時候,國家的輕工業還沒發展起來,許多工具用具都是手工做出來的。同樣的東西,口裡賣五毛,這裡就可能賣一塊,畢竟人少,但需要用的東西卻很多。
所以接下來的一些年,大量的人口從口内過來,在這裡找活幹。
李龍記得後世網絡上有一個挺出名的問題,為什麼xj内蒙去内地打工的比較少——自然是因為本地工作的機會比較多。
當然你要說上層的通道和那種工資特别高的崗位,那自然是比不上内地的,畢竟發展的就慢一些。
站在李龍的這個層面角度,他想不到那麼高,隻知道一直到他腦溢皿的時候,農村特别是兵團那邊,還是不停的需要内地的人過來幹活。
李龍看到有賣菜籽的,便買了一些。這時候的洋柿子比後世各種所謂的水果西紅柿味道要好很多,他決定以後一定要留種子下去,免得等到二十一世紀十年代的時候,種菜都得去種子公司買種子,雖然結的多長的也漂亮,但那味道始終就不如八十年代的。
曾經李龍也以為是因為隻是懷念小時候的味道,畢竟那時候吃的并不豐富。
直到有一次去山裡旅遊,在一個農家大院裡,看到一塊種的很不怎麼樣的西紅柿地裡有幾個長的不怎麼樣的,但已經紅了的西紅柿,他摘了一個嘗嘗,然後就知道了——這特麼的才是小時候的味道。
可惜他吃過後,跟着一起過來旅遊的其他人有樣學樣,很快就把熟的西紅柿給摘了吃了,讓他想要留種的打算也落了空。
事後後悔了一年!
當時咋就那麼嘴饞呢?
買了菜籽,又轉了轉,發現沒啥需要的之後,李龍騎着自行車來到瑪河大橋的時候停了下來。
瑪河裡已經漲起了大水,洪水洶湧而過,浪拍打在橋柱子上,聲音很大。
讓李龍有些意外的是,他竟然看到河道上遊兩邊有人低頭找着什麼。
找玉石嗎?
這時候就有人開始搞玉石了?
顯然,這時候聰明人不止自己一個。機會多,抓住機會的人也很多。
休息了一會兒之後,便繼續往縣裡騎了過去。他來到大院子,把钐鐮放下來收好,然後就規劃着看着這院子裡是不是也種一些菜。
院子裡有兩塊小地方,大約就是各不到一百平方的樣子,李龍尋思着幹脆就種西紅柿和辣子吧。西紅柿、辣子和茄子是北疆農村吃拉條子最常炒的菜——如果家裡有肉的話,裡面加點燷的肉,那味道絕了。
院牆邊上就立的有工具,李龍拿過一把耧鈎,在那兩塊地裡開出一道道溝來,然後在溝裡埋下種子,再用腳把溝土填平,踩實。
他正在種的時候,敲門聲響了起來。
“進來。”李龍喊了一聲,繼續種地——這時候會有誰來?收水電費的嗎?
進來的人是郭鐵兵郭警官,這倒是讓李龍有些意外。
“小李同志,你這是種菜呢?”郭鐵兵看李龍拿着耧鈎也有些意外,“種啥菜?”
“洋柿子和辣子。”李龍放下工具,笑着說道:
“郭警官這是入戶?”
“入戶?”郭鐵兵對這個詞有點陌生,他搖了搖頭說,“不是,我給你通報一下上一次那個賊的處理情況。已經查清楚了,他一路從口内過來,偷了七戶人家,還有在火車上也扒了一些物資,傷了三個人。我們和口裡的同行聯系了之後,确定他在那邊還有一起傷人案,現在人已經被口内的同行押走了,保守估計應該會判十年以上。”
“那就行。”李龍沒想到自己碰到的竟然是個挺重的犯人,他還有點後怕。那天要是沒拿槍,大概率會是雙傷。
“你這裡不經常住啊。”郭鐵兵通報完情況後,問道,“好幾天沒見你人。”
“我兼職供銷社的采購員,到處跑。”李龍解釋了一句,“剛從石城采購一批物資,要送到山裡去,然後從山裡要接一批物資下來,那邊還有編擡把子的任務,我也時常得盯着兒。”
其實郭鐵兵已經知道李龍被人舉報投機倒把的事情,而李龍是供銷社兼職采購員的事他也了解了,隻是覺得這人不簡單。
郭鐵兵離開後,李龍把菜種完後,澆了水,無事之下,便又在院子裡轉悠起來。
這院子肯定是比冬窩子那裡“豪華”一些的,但總感覺沒那邊親切。
他沿着牆轉悠着,然後就發現,這青磚牆縫裡面,竟然有東西!
牆縫有點小,李龍去找了一把小刀,慢慢把牆縫裡的細小東西給掏了出來。
錢啊!
看着上面從右往左寫的“交通銀行”的字樣,以及“中華民國國币”的繁體字樣,李龍立刻就确定了,這玩意兒是“法币”啊!
怪不得塞牆縫裡呢。
李龍頓時來了興趣,一個個牆縫找過去,很快手裡就多了一沓法币、金圓券,讓他有些意外的是,竟然還發現了一個袁大頭!
這可真是意外之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