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290章 反正我非常喜歡
喬辛夷話說完大家都安靜了很久很久。
如果說大圈包小圈計劃是大膽,那這個休息館的計劃簡直是另類。
商務部部長也沉默了好久,但他接過了計劃書卻沒有松手,目光一直落在喬辛夷畫的休息館布置圖上。
放眼曆屆的工業展休息區域也不曾有過如此張揚的安排。
“老張,你怎麼看?還有你們大家都有什麼想法?大家都說說。”部長看向房間裡所有人。
“喬辛夷同志說的時候已經在我腦海裡鋪開了一個畫面,茶香泗溢,宛轉悠揚的音樂,能讓人放輕松,應該相當有趣。”
張書記道,“别人喜歡不喜歡我不知道,我肯定非常喜歡。”
“我覺得喬辛夷同志這個計劃确實很有意義,展品不應該隻躺在冷冷冰冰的展櫃裡,應該走入大家的生活裡,主動給外人展示它們的魅力,這一點是對的。”
“誰賣東西不都得吆喝嗎?不吆喝誰知道你賣的什麼東西,也不知道你東西好不好。”
雲工和周工一人一句,然後問喬辛夷,“你要不要再想想,能不能把我們汽車廠的展品也塞進去?”
“你那汽車玩意兒太大了,休息館塞不下,我們的手表時鐘這些,喬辛夷同志你可得千萬務必再規劃規劃。”
萬安鐘表廠廠長一直坐在邊上,聽到雲工和周工說完立刻搶了話。
“喬辛夷同志你想啊,穿着絲綢廠的旗袍彈奏着樂器廠的樂器,戴着我們廠的手表,泡着茶葉廠的茶葉,用着陶瓷廠的茶具,多好啊,再把我們的鐘挂在牆上,立在角落,多好啊。”
一連兩個多好啊,把廠長開心的不行。
喬辛夷:“……”
“這個行!”另外個人也跟着道,我們廠的喬辛夷同志你也幫我們好好想想能不能……”
“你們塑料廠能什麼能啊?能幹嘛?休息室裡看你們那塑料啊?”周工道,“你們可别為難我們喬辛夷同志啊。”
“我們再不能也比你汽車廠有可能。”那同志尤不服氣。
“我們農機廠的拖拉機呢?要不然用我們的拖拉機打造舞台?讓大家在拖拉機後鬥上表演如何?”
“你們拖拉機還不如我們廠的機床好使呢,要用也是用我們廠的機床,拼起來要多大有多大。”
“我們廠的音箱肯定用得上,可惜了不是這次工業展的展品,要不然打個電話回去讓人送來?休息館那麼大,得要有話筒和音箱吧?”
“休息館那麼大總要看電視吧?總有人看看電視吧?”
所有人都朝着喬辛夷看去,一雙雙熱切的眼眸都恨不得讓喬辛夷馬上點頭稱好。
而喬辛夷恨不得把自己縮小成沒有存在感的鹌鹑。
太離譜了!這一個個都太離譜了!
從穿着旗袍戴着手表表演之後就開始逐漸離譜了。
張書記實在沒忍住直接笑了。
“你們一個個自己想想真的行嗎?”張書記說完自己又接了句,“我覺得戴手表表演這個沒問題,你覺得呢?”
“我覺得有點問題。”喬辛夷哭笑不得,“不信你們去問問老師們,誰表演的時候戴着手表啊,礙事吧?”
反正喬辛夷在二十一世紀沒見過誰古琴古筝演奏的時候戴着手表的。
“鐘表這類的東西像漂亮國這些國家不太可能從我們國家進口,這些國家都有自己的品牌,而非洲的國家,鐘表這一類對于他們而言價格太高,不是他們的日常主要需求。”
目前還沒有物美價廉的電子手表,所以鐘表一類的産品喬辛夷也實在想不出哪些地區的人能發展成客戶。
畢竟工業展又不是零售展,光靠來參加展會的遊客零零散散訂購自用或者回家送人的那點數量是沒用的。
工業展是對外貿易的一種形式,面對的是采購商,人家訂購産品也是要考慮他們的顧客群體需求。
“對非洲幾個國家可以考慮在假發,服貿和食品等基礎生活用品上下功夫,針對他們當地的消費特色去安排,建議走物美價廉路線。”
不是非洲沒有富人,而是人家富人消費習慣就不在華國範圍裡,人家富人穿戴是講品牌的。
“非洲市場的假發,服貿和食品類需求應該很大,負責接待這一方面的接待小組可以着重帶他們往這個服貿區域走。”
家具家電那就算了,人家沒這需求。
“我們喬辛夷同志雖然年紀小但是可不能小觑啊,懂得不少,方方面面都能考慮到,總能給我們工作小組提有用的意見,給我們一個又一個驚喜,我們都要向喬辛夷同志多學習。”商務部部長道,“這次工作結束以後,一定要給喬辛夷同志評一個積極分子!”
“我服氣。”周工第一個開口應着。
“我們省工作小組應該沒有不服氣的。”張書記笑着道,“喬辛夷同志的工作我們有目共睹。”
“她這個休息館計劃我覺得可行。”張書記看向部長,問他。
“您覺得呢?我們不妨别具一格,或許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展會從曆屆裡脫穎而出,不管對訂單有沒有幫助,但休息館的計劃總是弘揚了我們華國的民族文化魅力,我覺得光是這點就值得采納。”
“文化是一場無硝煙且拉長線的戰争,就像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喝咖啡,喜歡聽迪斯扣,喜歡國外的東西是一樣的道理,外國文化入侵我們華國,入侵我們的生活,我們也可以用我們的文化入侵他們的國家和生活。”
雲工道,“文化入侵才是最無聲無息的,也是影響源遠流長的,可能現在看是一件小事,可在未來或許會因為這一件小事留下濃重的一筆。”
“百年前的絲綢之路,還有鄭和下西洋,我們國家的文化其實已經在流傳了,我們的好東西他們是認可的。”另外個同志說到這歎了口氣,話裡沒有說完的遺憾全部在這聲歎息了。
可惜國家因為種種原因停滞發展,才有了如今尴尬的局面,這個工業展等于是華國重新走入國際視野裡的敲門磚。
辦好這個展會,獲得一個拿得出手的成績,這能讓華國在國際經濟地位上稍稍提上一提。
“茶我就不喝了,我馬上拿着這個計劃書去找領導們,我們晚上連夜讨論。”部長說着話就起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