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機會!
「我懂,我懂!」
「我是那麼不懂事的人嗎?」
二丫兒揪了揪蘇舞的頭髮揪揪,「走,咱們去做飯,做好吃的!」
「二姐,你行不行啊?」
蘇舞眨眨眼,對於自家二姐的手藝,實在是有些信不過。
「瞧不起人是吧?」
「今兒非得讓你好瞧一瞧你二姐我的本事!」
「呵呵……」
蘇舞直接回以呵呵,都是自家姐妹,誰還不知道誰麼?
然後,蘇舞就發現,自己還真的是低估了自家二姐的水平。
這一頓晚飯,大部分都是二丫兒掌勺,賣相上雖然比不得郁嬤嬤帶來的廚娘,但味道上面,已經是相差無幾。
「二姐,我覺得吧,你有這廚藝,還去衙門找什麼差事,不如開個飯館,不是比你去當差更好?」
「才不要,整天守著廚房,悶也悶死了!」
二丫兒堅決表示反對。
「小妹,你該不會是想反悔,不幫我找差事了吧?」
「怎麼可能?」
「我不是覺得你這一手好廚藝,不能浪費了嘛,我就是給你提個建議,你要不願意,我還能逼我啊?」
蘇舞翻個白眼。
二丫兒嘆了口氣,道:「我就是不服氣!」
「以前的時候,咱爺和奶,都瞧不起咱們,說咱們是丫頭片子,賠錢貨。我就想試試,告訴他們,丫頭片子也能當大官兒!」
「……」
聽自家二姐如此說了後,蘇舞也就不再多說了。
執念啊!
雖然蘇正財已經去世,蘇老太太下落不明,但很顯然,這兩人的影響依舊在。
等二丫兒把飯菜做好,一家人圍坐在桌旁,也就聽蘇老四說起了在黎南國的事情。
等蘇老四說起在那邊見到了蘇老太太和蘇老五的時候,一家人都是一臉的震驚。不管是宋氏,還是二丫兒她們姐妹,都是愕然地望著蘇老四,宋氏和三丫兒、四丫兒的臉上還有些惶惶不安。
顯然,蘇老太太對她們來講,依舊是夢魘一般的存在。
「當家的,他們就沒有鬧你?」
「鬧了幾回,我沒搭理他們!」
蘇老四一臉的悵然,「看到娘她那個樣子,我也是挺不好受的。可是,我真不知道該怎麼面對她,畢竟,她害死了爹!」
「嗯!」
宋氏表情木然地回了一聲,這事兒一如蘇老四所言,要怎麼面對老太太,真的是一個問題。
好吧,如今老太太和蘇老五都被困在了黎南國,不會影響到她們的生活,這就挺好。
「對了,我這趟帶了些黎南國的稻種回來。」
「說起來,黎南國跟咱們這兒離得也不遠,可人家這稻種,一年能種兩茬兒,再往南邊,甚至能種三茬兒。」
「我尋思著,咱們這裡能不能試試!」
說完了蘇老太太和蘇老五的事情,蘇老四就把話題轉移到了黎南國的特殊之處。
「你們是不知道,黎南國的那些人,真的是太懶了!」
「他們那兒的田地,哪怕是剛開荒出來的,都比咱們這兒肥沃得多。這要是咱們有這麼好的田地,睡覺都能笑醒。」
「當家的,黎南國這麼好,咱們要不要也搬過去啊?」
宋氏一聽蘇老四這麼說,便隨口問了一句。
蘇老四聞聽宋氏如此說,倒是很快搖頭,道:「咱們還是算了吧!」
「為啥啊爹?」
「黎南國那地方太熱了,你們看看我現在這樣子?」
蘇老四擡手指了指自己的臉,「看看,有什麼不一樣的嗎?」
「黑了點兒!」
宋氏看了蘇老四一眼。
蘇老四呵呵一笑,道:「哪裡是黑了一點兒?我跟你們講,我這就是原本就黑。你們是不知道,那些臉看起來白凈的人到了那邊,隻要幾天的時間,那臉就得跟我現在一樣黑。」
「不是吧?」
二丫兒瞬間瞪大眼睛,「那,咱們還是別去了!」
她可不想自己被曬成黑妞兒。
蘇舞全程做個乖巧的聽眾,黎南國那邊,在她想來,應該是屬於熱帶地區。光照充足,氣溫很高,所以稻種一年兩熟、三熟都是正常,至於人會被曬黑?這就更正常了,就算是在這裡,若是大夏天一直在太陽底下晃悠,也得曬黑。
吃過了飯,家裡就熱鬧了起來。
蘇老二、蘇耀明,蘇耀瑋等人接連到訪。
所幸現在的天兒熱,一群人乾脆在院子裡說話。
一群人聽蘇老四說起黎南國的富饒,都是動了心思。
舉家搬遷過去不合適,但是呢,他們可以過去啊!
「耀順,你覺得咋樣?」
蘇耀瑋望向蘇老四,「咱們村的地不多,老些人這是有力氣沒處使,咱們在黎南國弄些田地,到了種地的時候就過去那邊,天兒冷了,就回家來!」
「耀瑋哥,我聽人說,黎南國那地方,一年四季都很熱!」
蘇老四擡手撓了撓頭,「那地方,要是勤快的話,一年四季都能種地。」
「這麼說,黎南國那地方真的是塊寶地啊!」
「怪不得朝廷打下那地方,還要遷徙百姓過去!」
蘇耀瑋一臉的思考狀,「老四,聽你這麼一說,我尋思著,這可能是個機會啊!」
「耀瑋哥,啥機會啊?」
蘇老二和蘇耀明、蘇耀棟等人都是好奇得緊。
「我估摸著,朝廷肯定得大力發展黎南那地方,那裡可能會變成咱們大夏的以後的糧倉。」
蘇耀瑋表情微微有些嚴肅。
「大哥,這糧食多了,它不就不值錢了嗎?」
蘇耀棟望向自家大哥,「以前的時候,糧食大豐收,咱們賺得反而還不如一般的年景。」
「這你就想簡單了,糧食多了不值錢,但是,咱們可以釀酒啊!」
「不管啥時候,這酒,隻要釀好了,它就不愁賣不了錢。」
蘇耀瑋沖著幾人挑了挑頭,「以前,咱們大夏的糧食不多,釀酒得要官引。以後,這要是黎南的糧食多了起來,釀酒可就不一定還需要官引了!」
大夏,向來是缺什麼,官府就控制什麼,而一旦某些東西多了,官府就不管了,完全憑著買賣雙方自己協商。
就像是以前,鹽很稀缺,需要官方的鹽引才能販賣,且售價必需按照朝廷的要求來。
後來,朝廷發現了諸多的鹽礦、鹽井,甚至在沿海曬出了許多的海鹽,這鹽也就泛濫了,官府也就懶得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