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麻辣串
“怎麼了?”沈新月撥開人群過來,一眼看見一個攤位前擺滿了瓶瓶罐罐,旁邊一個牌子上面歪歪扭扭的寫着幾個字:妙手回春,玉顔膏。
“大姐,剛剛這位神醫已經試驗過了,一位女子試過這玉顔膏,原本粗糙的皮膚變得特别光滑,大家都搶着買,輪到我的時候隻剩這一瓶了,偏有人不要臉,以為錢多就了不起。”
楊小如嗤笑:“你們是什麼身份也不照照鏡子,我父親可是縣尉,你們是什麼東西。”
聽見她是縣尉家的小姐,沈三月表情滞住,底氣都沒有那麼足了。
“縣尉家就是這種家教嗎?那還真挺讓我意外的。”
“你會不會說話?看你們一臉窮酸像,一張狐媚子臉還要打扮,怕不是想要勾引誰?”
“你敢說我大姐!”自己倒沒什麼,可她攻擊沈新月,沈三月立馬不幹了。
沈新月拍了拍自家三妹的肩膀,示意她稍安勿躁。
“我就當姑娘這話是在誇我了。不過為了誇人,也不用貶低自己,雖然你這長相差強人意,但隻要脂粉塗的厚些,應該還是能出門的。”
楊小如下意識撫了一下鬓角,然後心虛的指着沈新月:“你,你胡說八道什麼?”
“東西咱們不買了,還是把它留給最需要她的人吧。”
說罷,沈新月拉着幾個妹妹一起離開。
看着人離開的方向,楊小如氣的直跳腳。
攤主一臉讨好的湊過來:“姑娘,這玉顔膏?”
楊小如有心想要不買,可一想到自己的臉,又有些不甘心,最後一甩袖子走了。
一旁的小丫鬟看出她的心思,接過藥膏,追着自家小姐而去。
“娘,是不是我眼花了,剛剛是不是新月那幾個死丫頭?”
不遠處拄着拐棍,剛被一家店鋪趕出來的母女倆,破衣爛衫滿臉污垢。
若是仔細瞧,便能發現,正是沈小娥和趙玉秀母女倆。
“他們朝城南的方向去了!”兩人趕緊去追,可惜人太多,一晃眼的功夫,便把人給追丢了。
沈新月他們拿着東西到了城門口,除了胡家兄弟還未回來,其他人都已經回來了。
“大姐,剛剛你就不應該攔着我,那女的仗着自己家裡有兩個臭錢,她爹是縣尉就可以瞧不起人了?要不是你攔着,我早大嘴巴抽她了!”
沈盈月輕聲勸道:“三妹,你消消氣,咱們惹不起他們的,别給奶和大姐惹禍。”
“别人欺負你們了,自然要還手打回去。”沈新月一本正經的教育道:“一味地退讓隻會讓有些人蹬鼻子上臉。”
“但凡事都要講究策略和方法。那什麼神醫,一看就不靠譜,我敢保證你們看見的顯奇效的女人也是托。反正十文錢就能讓人變美的面霜,我肯定不相信。”
沈盈月不解:“大姐,那當時你為何不說?”
“我若是沒看錯,那位縣尉家的小姐臉上應該是長了東西。如果她态度好一點,我自然要提醒,既然她不客氣,我又為什麼要說?”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幾個妹妹還有王良都若有所思。
沒多久胡家兄弟回來,一共拉來三闆豆腐,最後還剩下半闆。
天太冷了,集市上已經沒有多少人,胡春生決定試試沈新月的提議,回家把豆腐凍起來。
同衆人告别之後,沈新月将東西放進屋裡之後,帶着幾個妹妹拿上工具去了後山。
除了想種些青菜來賣麻辣串外,最主要的還是想冬日家裡吃青菜也能方便一些。
所有的土收集好,又過一遍篩子,然後和着肥料一并裝入事先準備好的木頭盆子裡面。
種子放在潮濕的布巾裡浸泡一夜,再放進土裡會更容易成活。
把所有的事情都忙完,沈新月又出門去了沈老七家裡。
預訂了第二天的豬下水,回來的時候路過胡松柏家,又預訂了二十幾塊豆腐。
看見磨坊裡面有豆皮和幹豆腐,索性也買了一百文的。
劉素梅好心道:“丫頭,你買這麼多能吃的完嗎?咱們兩家離這麼近,做好了我讓冬生給你們送過去吃新鮮的呗。”
“大娘,我也沒什麼手藝,今日去鎮上倒是得了不少啟發,想嘗試着煮一些東西去鎮上賣,正好成本不高,萬一不成就算了。”
聽見她要擺攤,劉素梅很替她高興,忙說:“你一個女孩子出攤怕人欺負,你春生哥他們也去賣豆腐,每次給你帶過去也好有個照顧。”
沈新月沒有推辭,同她告别之後,拿上豆皮和幹豆腐便回家了。
現在萬事俱備,隻差一個裝炭的炭爐子。
她進入空間翻找一通,倒是真找出來一個,當時覺得是舊物,随手扔進去的,沒想到這會兒竟派上用場了。
回去時隻說是别人好心送的。
到了第二日,她把所有的東西都取回來,跟幾個妹妹一起收拾幹淨,然後開始調配湯汁。
除了火鍋底料,裡面還特意放了牛奶提鮮。
當鐵裡面咕嘟咕嘟冒出香氣的時候,久違的味道讓她忍不住咽了口口水。
“奶,小妹你們過來嘗嘗味道怎麼樣?”
沈老太和幾個小的從來沒吃過這麼鮮香麻辣的東西,一開始還有些不習慣,可後來越吃越上頭,竟然都舍不得放下筷子了。
沈四月被辣的不停吸着涼氣,卻還是忍不住誇贊道:“大姐,你做的這個真好吃,明天肯定能大賣!”
“借四妹吉言。”
到了正式出攤這日,留下沈盈月和沈季月在家,沈新月帶着雙胞胎和精心準備的東西,坐上了胡家的馬車。
“二哥,你怎麼會在這裡?”
“大妹你不夠意思,自己悶聲發大财,把二哥都撇下了,我這心呐,拔涼拔涼的。”
看他捂着兇口的搞怪模樣,沈新月忍俊不禁。
“成,二哥你幫我搬東西做苦力,賺了錢分你一成。”
“怎麼隻有一成?最少兩成!”
“成交。”
……
今天不是集,一行人到鎮上的時候天剛亮不久。
街邊已經支起不少買早點的攤位。
沈新月幾人選了一處背風的牆後面,将東西拿出來開始支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