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侯門醫妃有點毒

第492章 尷尬的皇子們

侯門醫妃有點毒 我吃元寶 6382 2025-06-21 11:21

  

  最終,周氏順利回到侯府養胎,不用留在宮裡哭靈。

  裴氏與蕭淑妃的第一次交鋒,略勝一籌。

  蕭淑妃事後想起,十分懊惱。

  她知道自天子過世,宮裡遲早要變天,然而心裡頭還停留在過去。

  這一回她在裴氏手中吃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虧,才真正意識到後宮已經變天。而非她之前所想的那樣要等寧王登基,緩緩圖之。

  吃一塹長一智,比起裴氏,蕭淑妃總歸有更多優勢。

  自那以後,蕭淑妃開始有意籠絡宮人,培養心腹。

  裴氏不是想和她鬥法嗎?

  哼!

  裴氏在宮裡面連個得用的人都沒有,蕭淑妃倒是要看看,裴氏如何同她鬥法。

  蕭淑妃現在不著急。

  等裴氏住進後宮,她再慢慢收拾對方。

  裴氏還不知道,因她替顧玖出頭,就被蕭淑妃給記恨上了。

  哭靈是一件苦差事,尤其是整整的反反覆復地哭靈。

  好在時間雖過得慢,卻總算一一過去了。

  寧王如期登基。

  年號文德。

  今年是開耀三十八年。待到明年,便是文德元年。

  禮部將挑選出來的謚號交到寧王,不,現在改稱呼為文德帝手中。

  文德帝挑選了一番,最後定下開耀帝謚號為武宗。

  「父皇一生以武人自居,行事殺伐果斷,很有武人風範,就定為武宗。」

  禮部尚書聞言,嘴角一陣抽抽。

  他怎麼不知開耀帝以武人自居,文德帝是在埋汰先帝嗎?

  「陛下,是不是再考慮一下?」禮部尚書非常含蓄的提醒。

  文德帝卻搖頭,「不用考慮,就選武宗。朕相信,父皇在天之靈,一定會十分欣慰。」

  禮部尚書:陛下,你確定?

  文德帝揮揮手,「退下吧,朕乏了。」

  剛登基稱帝,千頭萬緒,事又多又雜。

  文德帝先是下旨,提拔了幾個心腹文臣。原先養在王府的幾位謀士,也都紛紛出仕做官。

  手底下的武將,也安排了重要的差事。

  忙完人事調動,接下來就輪到後宮。

  文德帝還沒有下旨冊封蕭淑妃為母後皇太後,也沒冊封裴氏為皇後。

  明明是要緊的事,他卻一直拖著不給辦。

  蕭淑妃和裴氏心頭都有些不安。

  皇帝拖著不給辦,到底幾個意思?

  尤其是裴氏,心裡頭慌亂得不成樣子。難道文德帝要越過她,立別的女人為皇後嗎?

  她心中不安,隻能尋娘家人求助。

  大哥魯侯裴仁不在,好在侄兒裴蒙還停留在京城,最近也在宮裡守靈。

  中午休整的時候,裴氏派人將裴蒙請到安靜的偏廳說話。

  「姑母叫侄兒過來,可是有事?」

  裴氏開門見山,「我也不和你兜圈子。陛下遲遲不立皇後,不處理後宮,先帝那些女人依舊還住在宮裡。你覺著陛下這樣拖著不辦,到底為什麼?」

  裴蒙瞭然,「姑母著急了嗎?」

  裴氏跺腳,「怎能不急。萬一陛下越過我,立別的女人為皇後,那如何是好?」

  裴蒙搖頭,「姑母放心,陛下隻是拖延一二,不可能越過你立別的女人為皇後。就算陛下不為姑母考慮,也該為兩個表弟著想。就說劉詔表弟,才幹品貌出眾,陛下豈能讓嫡子淪為庶子。」

  裴氏心中大定,不過依舊問道:「你說的是真的?」

  裴蒙重重點頭,「就算陛下不在意劉詔劉議兄弟,也該給我們裴家一個面子。年前那場宮變,若非我們裴家相助,結果難以預料。」

  裴氏連連點頭,「你說的對,不看僧面看佛面。隻是陛下為何一直拖著不處理後宮事宜?」

  「這個侄兒就不知道了。姑母不妨問問旁人。」

  等到裴蒙告辭離去,裴氏想來想去,還是派人將顧玖叫到跟前。

  「母妃找我?」

  顧玖承。上次裴氏幫了她,她總得回報一二。

  「坐下說話,這些子累了吧。」

  顧玖說道:「還撐得住。母妃體可好?」

  「年齡大了,不比你們年輕人。最近這宮裡亂糟糟的,卻連個正經主事的人都沒有。再這麼亂下去,如何得了。」

  顧玖聞弦歌而知雅意,「母妃說的是,宮裡現在就缺個主事的人。兒媳以為,母妃該早挑起打理後宮的重擔。」

  「你果真這麼想?」

  顧玖連連點頭,特別真心實意。

  裴氏嘆了一聲,「本宮倒是想為陛下分憂,可是名不正言不順。本宮現在可沒資格插手後宮諸事。」

  顧玖心中瞭然,斟酌了一番說道:「先帝留下許多女人,這些人很多都沒生養。按照規矩,沒生養的這些人都要被打發到感業寺。

  可是年前一把火將感業寺燒了,到現在還沒修好。一時間,竟然沒地方安置先帝的女人。

  陛下為了避嫌,自然不方便去後宮。這後宮的事不處理好,那些女人沒有去處之前,母妃所擔心的事怕是難以有進展。」

  顧玖這是在隱晦地提醒裴氏,不是要替文德帝分憂嗎,趕緊將先帝的女人打發出宮,皇後位置自然就是你的。

  立了皇後,還得封妃。

  王府後院那麼多女人,後宮不先騰出位置來,如何安置那些女人?

  後宮不騰出位置來,文德帝如何能去後宮?

  不能讓自己的女人同先帝的女人同住一個屋檐下,要避嫌。

  顧玖這麼一點撥,裴氏恍然大悟。

  是啊!

  冊封皇後,緊接著就是封妃,然後都要搬入後宮居住。

  可是後宮很多宮,都還住著人。

  不先將先帝的女人安置好,文德帝就沒辦法安置自己的女人。

  終於知道了為什麼,裴氏心頭高興,面上還是得保持嚴肅,現在可是孝期。

  「你說的對,後宮的事得一件一件處理。此事本宮想辦法料理。」

  「那兒媳先告退。」

  「去吧。」

  顧玖躬,起離開。走到門口,她又回頭說道:「羅家和沈家,聽說有錢的。」

  羅家,羅側妃娘家。

  沈家,沈側妃娘家。

  顧玖沒頭沒尾提了這麼一句,裴氏想了會,才恍然大悟。

  安置先帝的女人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與其一個人大包大攬,不如幾個人一起出力。

  拿定主意後,裴氏就開始忙活起來。

  她叫上羅側妃,沈側妃,以及文德帝的其他女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首先得選個地方,如同感業寺那般大小,僻靜。

  感業寺還是一片灰燼,少府有錢,都不肯拿錢出來重修感業寺。可見少府十分摳門。

  最後,她們挑選了一處荒廢幾年的尼姑庵,地方足夠大,也足夠僻靜。

  大家合夥出錢,派人將尼姑庵修繕一番。接著裴氏就去見文德帝,替文德帝分憂。

  顧玖的猜測是對的。

  文德帝之所以拖著時間,不處理後宮的事,就是因為一時間竟然找不到安置先帝女人的地方。

  裴氏的出現,替文德帝解決了這個難題。

  文德帝十分高興,哈哈大笑。

  「梓童果真是朕的賢內助。」

  裴氏聽文德帝喚她為梓童,高興得渾發抖。

  梓童,是皇帝對皇後的一種稱呼。這豈不是證明,文德帝心中屬意的皇後人選就是她。

  「替陛下分憂,是臣妾的本分。」

  「哈哈……」

  ……

  有了地方,文德帝就下了一道旨意,擇期讓先帝那些沒有生養的女人,遷居感恩寺。

  文德帝大筆一揮,就將尼姑庵改名為感恩寺,歸少府管理。

  至於感恩寺還沒修繕好,文德帝管不了那麼多,修繕寺廟的任務順便交給了少府。

  少府家令:p,已經很忙了,還給少府增加這麼多差事。

  先帝的女人,都被趕出了後宮。

  文德帝也該為自己的後宮打算。

  接連下了幾道旨意,先尊蕭淑妃為母後皇太後,冊立裴氏為皇後。

  羅側妃為德妃,沈側妃為賢妃。

  又從後院女人挑選了兩個特別喜歡的,封妃。

  其他女人,封九嬪,九嬪以下,不拘人數。反正隻要長得漂亮得都給封了。

  文德帝的女人,雖說沒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那麼誇張,二三十人還是有的。

  其他沒被冊封的女人,文德帝大筆一揮,全都趕出王府。

  當年他做王爺的時候,有時候不太講究女人的顏值和份。而今做了皇帝,不能不講究。

  被趕出去的那些女人,在王府哭哭啼啼,就是不肯走。

  好不容易抱了一條金大腿,哪能輕易放棄。

  就算不能做皇帝的女人,好歹可以做伺候皇帝的丫鬟。

  王府家令已經被提拔為少府銅丞,隻是還沒上任,還忙著處理王府後院女人。

  那麼多女人,一個二個全都不肯乖乖離開王府,非要扒著文德帝的金大腿,他也很累好不好?

  又不能直接對那些女人動手,畢竟都被文德帝睡過。誰知道,這些女人會不會哪天就翻了。

  前王府家令,如今的少府銅丞史大人被bī)得沒辦法,隻能進宮求見文德帝

  陛下啊,你的那些女人,到底要怎麼打發啊?直接趕出去,會不會太殘忍。

  文德帝眼一瞪,「這麼簡單的事都辦不好,要你何用?」

  少府銅丞史大人很委屈,「她們畢竟是陛下的女人。」

  文德帝哼哼兩聲,「朕的女人都在後宮,王府那些女人,姿色普通,才藝平平,實在是對朕的心有礙。全都趕走吧,每人給一筆安家費,叫她們回娘家,自行婚配。如若不然,都去感恩寺青燈古佛一輩子。」

  少府銅丞史大人領命,緊接著又想起一件要緊事,「這安家費,是從少府出,還是從王府出?王府的產業,可要併入少府?」

  文德帝想了想,「王府的產業,先不忙併入少府,朕自有安排。那些女人的安家費,就從少府出。」

  少府那麼有錢,是時候拿來用用。

  少府家令:p,少府沒錢沒錢沒錢,重要的事說三遍。

  少府銅丞史大人得了文德帝口諭,不再留,以強硬手段,將滯留在王府後院的女人全都趕了出去,每個人都有一筆安家費。

  趕人那天,正是先帝出殯的子。

  女人們哭哭啼啼,十分傷心。倒是同出殯的子符合。

  整個京城都瀰漫在一股哀傷的氣氛中。

  自文德帝以下,兒孫們,文武百官,都要前往皇陵。

  文德帝要在北邙山皇陵守三天,方回京。

  顧玖他們作為晚輩,自然不能倖免。

  守三天,外加一來一回的時間,七天時間就用完了。

  天子守孝,以二十七代替二十七個月。

  皇室成員,文武百官,則需守滿百孝。

  百姓隻需一個月。

  喪事結束,文德帝開始上朝處理政務。

  大朝會第一道旨意,就是下旨申斥在喪儀期間表現不恭敬的幾位兄弟。

  文武大臣面面相覷。

  萬萬沒想到,文德帝會率先拿自己的兄弟開刀。

  這是殺雞儆猴?

  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幾位被申斥的皇室成員,俱都一臉生無可戀的表。

  做皇子的時候,他們被父皇當畜生一樣對待。

  如今好不容易,總算盼到封王,又被做皇帝的兄長收拾。

  親王爵位還沒焐,轉眼就被貶為郡王。

  得,還沒修繕好的親王府,直接改製為郡王府。

  甚至有人惡意揣測,是不是因為戶部沒錢,文德帝才會拿兄弟沒開刀。

  畢竟郡王比親王便宜多了,每年的爵祿,少為了三分之一。戶部給郡王府的撥款,也比親王府少十萬兩。

  嘖嘖!

  真是鑽到錢眼裡去了。

  沒錢就拿自家人開刀,算什麼本事。

  真要有本事,叫顧玖替戶部賺錢啊。

  顧玖:本夫人招你了還是惹你了,你要如此害本夫人。

  替戶部賺錢,她吃飽了撐著。

  賺了錢,又不會給她一個戶部尚書當,憑什麼叫她出力。

  一群沒本事的王八蛋。

  現在最尷尬的莫過於,剛從王府公子搖一變,成為皇子的幾兄弟。

  文德帝的女人,都從王府後院搬到了後宮,做皇後的做皇後,做妃子的做妃子。

  就連幾個妹妹,也都被接到後宮居住,還被冊封了爵位。從縣主到郡主不等,就是沒公主。

  偏偏他們這些皇子,被留在了王府,像以前一樣生活。

  隻不過,過去王府當家的是父親母親。

  如今,他們自己當自己的家。一應開銷,依舊從王府公中出錢。

  這樣下去不行啊。

  公子不是公子,皇子不是皇子。

  白白擔著皇子的名頭,卻享受不到皇子該有的待遇,很令人心塞。

  幾兄弟湊到東院,找劉詔商量。

  這會,他們倒是齊心協力。

  「大哥,你說吧,我們到底該怎麼辦?雖說父皇當初說過,不許我們進宮居住,可是也不能一直住在王府吧。」

  「就是。不住宮裡,就該給我們賜府邸,住皇子府。還住在王府,算什麼事。」

  「那些文武百官彷彿集體失明,竟然全都將我們忽略了。真是欺人太甚。」

  「大哥,你說話啊!」

  劉詔混不在意地說道:「你們對現在地處境不滿意,那有沒有想過父皇為晾著我們不管?」

  「為什麼?總不能是為考驗我們心吧。」

  劉詔搖頭,「因為戶部沒錢。你們都想開府單過,開府少說要花費三四十萬兩。我們六兄弟,加起來就是兩百萬兩,這還隻是開府的錢。還不包括每年的爵祿。

  就以戶部窮得庫房跑耗子的德行,能指望戶部陶兩百萬兩安頓我們嗎?

  那些文武百官之所以對我們的處境視而不見,不就是因為戶部沒錢。

  誰要是敢開口替我們說話,等於是得罪了戶部。戶部手握錢糧,自有辦法收拾他們。」

  眾人聞言,恍然大悟。

  「難道我們就要一直住在王府?」

  「你們想住宮裡也行。反正我住在王府好,自在,還沒人管束。」

  幾兄弟齊齊皺眉。

  劉議說道:「住王府的確自在,可是不符合份。」

  其他幾兄弟紛紛點頭。

  劉詔嗤笑一聲,「難道住在王府,我們就不是皇子了嗎?每個人的份,從不因住在哪裡而改變。堂堂皇子,就算住在城南貧民窟,那也是皇子。」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