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侯門醫妃有點毒

第713章 誰為朕分憂(三更)

侯門醫妃有點毒 我吃元寶 5348 2025-06-21 11:21

  

  持續乾旱,災加劇。

  要命的是,京畿地區,也出現了旱。

  開以來,就下過三場雨。

  河水位明顯下降。

  嚴重的地方,連井水水位都隨之下降。

  今年各地廣種紅薯。

  紅薯耐旱。

  也就意味著,米麵價格將持續上漲,漲到一個瞠目結舌的地步。

  朝廷限價,能管一時管不了一年,兩年,三年。

  過去吃精米精面的人,在乾旱初露端倪的時候,已經改吃一半精米精面,一半糙米糙面。

  等到南邊傳來災加劇,反賊猖狂的消息,他們連精米精面都不吃了,全改吃糙米糙面。

  精米精面全都攢起來,當做儲備糧。

  這麼乾的人不少。

  新民縣,最鬧的不再是文青書局,也不是菜店,而是糧油鋪子。

  每天,每一個糧油鋪子前面都擠滿了人。

  不管家裡有沒有存糧,都會擠到糧油鋪採購糧食。

  「精米精面斷貨,隻剩下糙米糙面,要買的排好隊,不要擠。誰要是破壞秩序,全部趕出去,本店恕不招待。」

  一框框的糙米面,擺在糧鋪門口。

  每人限購五斤。

  每個人手裡都有一本糧油本子。

  買了今份的五斤,糧油本子上面就會蓋一個糧鋪的大紅印章。

  有了這個印章,也就意味著,今份已經買完。拿著本子,到京城任何糧油鋪子都買不到一粒糧食。

  這就是京城的限購。

  戶部參考四海商行管理流民的辦法,給每個家庭發一本小本本,登記著每個家庭人口,所需口糧數量。

  人們將小本本親切的稱為糧本。

  自從糧本出世,就成了小民家中最珍貴的物件,甚至比錢還要重要。

  因為現在是有錢,沒有糧本的話,在京城任何糧油鋪子,都買不到一粒糧食。

  至於那些租住在京城的外地人,比如求學的學子,由官府統一登記,每個人也都領到了一本糧本。

  隻是糧本顏色和本地戶籍不一樣。

  如今什麼人不用擔心糧食?

  山河書院的學子就不用為糧食擔心。

  京城人人為糧食cāo)心的時候,山河書院的學子都可以敞開了肚皮吃。

  一三餐。早餐油條豆漿饅頭包子。

  中餐和晚餐,每人定量兩菜一湯,米飯管飽。

  豪門大戶,達官顯貴,自然也不用擔心糧食。

  但是朝廷擔心他們囤積糧食,一直嚴防死守。

  想買糧,行啊!

  少府賣給你。

  休要到糧油鋪子同小民搶糧。

  各大酒肆,飯館,受到嚴重衝擊,生意一落千丈。

  老闆們個個愁眉苦臉。

  沒生意,還要支付房租,能不愁嗎?

  如此高壓嚴厲的政策,使得京城人人為糧食cāo)心。

  租住在新民縣的學子,更加渴望能夠考入山河書院,如此每天都能敞開肚皮吃。

  吃不飽,還要頭懸樑錐刺股的讀書,真是苦不堪言。

  山河書院啊山河書院,為什麼你那麼難考!

  新民縣的學習氣氛,空前高漲。

  隨著糧食緊張,幾個女子學堂,新民縣初級學堂,竟然迎來了報考小高峰。

  就因為學堂解決早午飯。

  若是能考上女子中級學堂,不僅包一三餐,還能免費住宿。學到技術後,就能去大戶人家做工掙錢。

  有人早就盯上了新民縣的女子學堂,奈何遇上災荒年間,各種計劃都隻能推遲。

  糧食啊糧食,到底去哪裡搞糧食。

  從南到北不是鬧乾旱,就是鬧洪災。

  今年的夏糧幾乎指望不上,因為從南到北夏糧都嚴重減產。

  朝廷上下突然發現,大周的糧食竟然如此少。

  南北同時遭災,江南把田地拿去種植桑葉,糧食危機猛地爆發,打了眾人一個措手不及。

  怎麼辦?

  災民等著救命糧。

  邊關將士,同樣在等著糧食。

  各地百姓,也在盼望著糧食。

  全天下的人,都在盼著糧食。

  糧食從哪裡來?

  糧食問題不解決,反賊撲滅後又回再次燃起來。

  屆時殺官造反此起彼伏,按下葫蘆浮起瓢,大周江山危矣。

  「江南有糧!」

  有人站出來,彷彿一把重鎚,重重敲擊在每個人的心上。

  文德帝雙目火,「江南果真有糧?」

  「有糧!江南一地,沃野千裡,大地主,大田莊不計其數。那裡有數不盡的糧食。」

  朝臣們怒了!

  敢是在打地主家的餘糧!

  這是抄自己的底啊!

  朝堂上,哪一個家裡不是大地主?哪一個家裡不是滿倉糧食?

  可有誰主動獻糧?

  「荒唐!」

  「放肆!」

  「這與反賊何異?」

  「莫非是要行強盜之事嗎?」

  朝臣們紛紛呵斥,恨不得將捅破窗戶紙的人撕爛。

  到底是從哪裡鑽出來的棒槌,會不會做官?

  在朝堂上大放厥詞,信不信,下去後就叫你丟官去職。

  「諸位大人何必驚慌?下官說江南有糧,又沒說行強盜之事。朝廷可以出錢買糧,從那些大地主手中買糧,送往災區。江南離著災區頗近,這倒是省卻了路上的損耗!說不定還可以餘出一點糧食,送來京城。」

  這個主意倒是不錯。

  朝臣們捋著鬍鬚暗暗點頭。

  朝廷出錢買糧,可以啊!正好敲朝廷戶部一筆竹杠。

  朝廷的錢,不賺白不賺。

  「哼!」

  戶部尚書趙大人出列,「陛下,南下買糧倒是可行,就怕有人坐地起價,吃相難看,敲朝廷竹杠。真當朝廷的錢是大風刮下來的嗎?這等無恥之人,真是令人作嘔。」

  說完,目光從江南官員上一一掃過。

  江南一系的官員不幹了,擼起袖子下場撕bī)。

  趙老狗,你罵誰呢?

  你們河東一派的官員就是好東西嗎?

  仗著礦產,坐地起價的事可沒少幹。鑄造私錢的黃銅,主要就是來自於河東一地。

  什麼私開銀礦,金礦,鐵礦的事更沒少幹。

  怎麼著?

  就許你們河東賺錢,不許江南賺錢嗎?

  江南大地主是吃你家糧,還是喝你家的水?

  過分了啊!

  兩邊人馬爭論不休。

  河西,淮北,西南,西北,嶺南各地的官員,紛紛選擇站邊,加入了這場撕bī)大戰。

  鞋子臭襪子亂飛,衣服帽子落了一地。

  金鑾上,臭不可聞。

  朝廷早朝,瞬間變成了菜市場。

  甚至連菜市場大媽都比不上。

  「肅靜!肅靜!」

  「荒唐!」

  文德帝直接砸了茶杯,搶過大漢將軍手中的靜鞭,重重揮舞。

  啪!

  靜鞭一響,朝堂瞬間安靜。

  啪啪啪……

  又是三道靜鞭,朝臣的心都跟著顫動。

  媽呀,陛下發怒了啊!

  「繼續吵啊!怎麼不吵了?當朕是泥塑的菩薩,坐在這裡是擺設嗎?」

  文德帝抄起硯台,重重砸在發亮地地面上。

  一聲巨響,不少中下級官員嚇得腿發軟。

  至於那些朝堂大佬,個個不動如山。

  無論是吵架,還是文德帝發怒,都不能讓他們動搖分毫。

  「陛下,微臣以為南下買糧之人最為關鍵。此人不僅要有能力從大地主手中買來糧食,還要狠狠殺一殺屯糧發災民財的那些人的威風。叫他們知道什麼是朝廷威嚴。」

  又是戶部尚書趙大人。

  眾位朝廷大佬紛紛點頭附和。

  「趙大人說的有理。朝堂艱難如此,有人隻惦記著屯糧發財,半點憐憫之心都沒有,真是該死!」

  「又要買糧,還要彰顯朝廷權威,這個南下買糧的人不僅要有足夠高的地位,必要時候還要殺伐果決,殺一儆百!敢想敢幹!這樣的人,難啊!」

  文德帝厲聲問道:「南下買糧,諸位卿誰能為朕分憂?」

  「臣倒是願意替陛下分憂,奈何臣恐怕無力打壓江南當地豪族,沒辦法壓下價格,反而會讓江南豪族趁機發財,嘲笑朝廷無能!臣不能替陛下分憂,死罪!」

  有人很機靈,率先站出來說自己無能。

  尼瑪!

  南下買糧,還要打壓糧價,這真是要命的差事啊!

  得罪人不說,說不定還會人頭落地。

  江南出的官員,可不是善茬。

  這幫人拉幫結派,打壓異己,可是爐火純青,手段老辣。

  自個小胳膊小腿,就別挑大樑了。

  主動出來承認自己無能,雖然面子有損,好歹官位和前途都保住了。

  緊接著,又有幾個官員站出來,口稱無能,不能替陛下分憂。

  「夠了!」

  文德帝怒火中燒,「朝廷靡費錢糧,就養了你們這群廢物。爭權奪利的時候,個個積極得很。如今輪到替朕分憂,個個都當起了縮頭烏龜。既然無能,那就滾出去,別占著茅坑不拉屎。來人,扒了他們的官服,摘了他們的官帽,丟出去!」

  眾臣大驚失色,紛紛求。

  文德帝鐵了心要用霹靂手段殺一殺朝臣的氣焰,「誰敢求,就和他們幾人一樣,摘了官帽扒了官服滾出去。朝廷不養屍位素餐的廢物!」

  話音一落,再沒有人站出來求。

  意重要,官帽更重要。

  大漢將軍衝進來,將幾個自作聰明的官員扒了官服官帽,全都拖了出去。

  幾個官員都傻了!

  陛下怎麼能不按牌理出牌啊!

  「陛下,微臣冤枉啊!」

  冤枉個鬼!

  朝中之人有一個算一個,統統拉出去砍了,不會有一個人冤枉。

  文德帝怒火難消,厲聲問道:「南下購糧,哪位卿能替朕分憂?」

  「陛下,南下購糧之人,既不能和江南豪族有所牽連,又要熟悉江南那邊盆根錯節的關係,還要有足夠高的份地位,足夠淩厲的手段。這樣的人,難找啊!」

  中書令李大人一番話,點出這裡面的難度。

  眾臣紛紛附和!

  是啊,這樣的人難找啊!

  不能和江南有牽連,還要熟悉江南,還要有足夠高的地位,以及狠辣的手段,這樣的人哪裡去找。

  少府家令捋著鬍鬚,「這樣的人,老臣倒是想到一個。」

  說完,他望著高高在上的文德帝。

  少府家令雞賊得很,沒說名字,卻已經點明了一切。

  文德帝一下子,就和少府家令想到了一處。

  朝中的確有這麼一個人,滿足所有條件。

  他若是南下購糧,極大概率,能從江南大地主手中用較為優惠的價格買下糧食。

  但是文德帝卻皺起了眉頭。

  因為滿足條件的人,唯有劉詔。

  足夠高的地位,足夠淩厲的手段,對江南足夠了解,但是和江南那邊的豪族並無利益牽扯。

  文德帝問道:「還有沒有其他人選?」

  少府家令微微搖頭,「老臣愚鈍,想不出第二人。」

  這時候又有人站出來,「啟稟陛下,不如派遣二皇子南下購糧。二皇子也曾去過江南,對江南一地足夠了解,而且份貴重。二皇子南下,一定能及時買到糧食。」

  文德帝大皺眉頭,不由得朝一直沉默的二皇子劉評看去。

  二皇子劉評出列,躬說道:「兒臣願前往江南,為父皇為朝廷分憂!」

  少府家令作壁上觀。

  中書令李大人靜觀其變。

  戶部尚書趙大人著急,站出來問道:「請問下,你打算用多少錢,買多少糧食?運輸怎麼解決?需要帶多少人南下?可有目標?打算從哪裡下手買糧?總不能去集市找糧鋪買糧吧。」

  大量的糧食,不在糧鋪,而在地主家的倉庫裡。

  一連串的問題,將人都打懵了。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