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分發食物
然而,今天畢竟是新年,特殊的日子就應該有特殊的待遇。
於是,沐楠和村長決定讓難民們自己動手做飯,這樣不僅能讓每家每戶都感受到一些煙火氣息,還能讓整個營地變得熱熱鬧鬧的,更有過年的氛圍。
隻是特意安排了巡邏隊伍,確保不會發生火災。
另外為了確保秩序井然,村長早給每戶難民家都發放了一個用竹子製作的牌子。
這牌子上詳細地標註了戶主的姓名以及家庭成員的具體人數,包括男人、女人和孩子的數量都分別寫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後來,村長安排人與難民們深入交流,挨家挨戶的探查,進一步了解到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都有所不同。
有些家庭可能勞動力較多,糧食會富足一些。
有些家庭老人孩子較多,糧食不那麼富足,甚至還有些人家家裡有病人,家境貧寒。
為了更好地區分這些差異,村長又在牌子上添加了一些特殊的標記,以便在分配物資或提供幫助時能夠更加精準和公平。
對於那些情況較好、糧食足夠食用的家庭,村長仍然使用原來的牌子,但會在一個專門登記難民信息的冊子上詳細備註好相關情況。
而對於那些情況一般的家庭,村長會在牌子的背面做一個特殊的標記,並同樣在冊子上做好相應的登記。
至於那些家境貧寒的家庭,村長也會在牌子上做好明確的標記,同時將其信息記錄在冊。
沐家通知難民們拿著這個帶有標記的牌子前來領取食物。
難民們得知這個消息後,都非常有序地排起了長隊,等待著領取食物。
沐家還沒有開始分發食物的時候,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許多村民們紛紛自發地送來了秈米圓子和蔬菜,以幫助這些可憐的難民們度過難關。
這些村民們自己的生活其實也並不寬裕,所以他們送來的食物數量並不多。
有的人隻是端著一小碗秈米圓子和一顆大白菜,有的人則是端著一大碗秈米圓子和一顆大白菜,或者是幾個蘿蔔。
甚至還有一些村民送來了紅薯,雖然數量有限,但也表達了他們的一份心意。
畢竟這樣的災年,無論是誰家日子都不好過,這些糧食都是她們從自己家人身上省下來的。
吳梓軒趕忙取來幾個乾淨的空盆子,讓她們將所帶來的秈米圓子倒在裡面。
至於蘿蔔和白菜,倒是可以直接放置於地面之上。
與此同時,沐家的其他幾房以及村裡日子稍顯寬裕的人家,也紛紛用盆子端來了秈米圓子。
令人驚喜的是,幾個叔公家竟然還各自送來了一盆子糯米圓子,以及滿滿一筐的蘿蔔和幾棵鮮嫩的白菜。
另外劉大夫的媳婦帶著幾個兒媳婦也慷慨地送來了兩盆子秈米圓子和一筐紅薯。
而村長家送來的物品無疑是所有村民中最為豐富的,不僅有年耙、糯米圓子、秈米圓子,甚至還有紅薯和蘿蔔白菜。
吳梓軒凝視著滿地堆積如山的盆子和筐子,這些容器裡裝滿了各式各樣的食物。
但村民們仍在源源不斷地送來秈米圓子,沐家的小廝們都不用招呼那些村民,她們將圓子直接倒入盆中就轉身回家了。
還有跟隨著伍家一同來村裡的二十幾戶人家也各自送來了食物。
大白菜的數量明顯不足,無法滿足每家每戶都能分到一個,吳梓軒當機立斷,吩咐小廝將大白菜對半切開,又對半再切一次,將一個大白菜分成四份。
如此一來,雖然不能保證每家都能得到完整的一棵白菜,但至少也能讓大家都嘗到一些。
原本沐家是計劃每戶分發一碗秈米圓子和一個年耙,每人再分配一個糯米圓子。
現在村民們又送來這麼多,可以給大家多分配一些了,尤其是秈米圓子,每戶都可以分到一碗半。
「大家注意啦!請排好隊,拿好裝東西的碗和牌子,不要擁擠,每家都會有份的。現在,我們開始分發食物!」
汪村長站在臨時搭建的桌子上,高聲呼喊著,聲音在空曠的打穀場上回蕩。
「村長,我們會好好排隊的!」人群中傳來回應聲。
就在這時,一位婦人突然開口,她的聲音清脆而響亮:「謝謝沐家、謝謝村長、謝嶴山村!」
這聲呼喊彷彿點燃了整個場面,緊接著,所有正在排隊領取食物的婦人們不約而同地齊聲高喊:
「謝謝沐家、謝謝村長、謝嶴山村!」
「謝謝沐家、謝謝村長、謝嶴山村!」
……
這一聲聲感謝聲如同一曲美妙的交響樂,在打穀場的上空交織回蕩,久久不散。
「好了,現在開始分發食物。」汪村長一聲令下,原本嘈雜的人群瞬間變得鴉雀無聲,大家都滿懷期待地看著前方,等待著食物的分發。
「嫂子,牌子給我看一下。」沐家負責分發食物的小廝站在一張長桌前,笑著對排在第一位的婦人說道。
婦人聞言,趕忙從懷中掏出一塊木牌,雙手恭敬地遞給小廝。
小廝接過牌子,隨意地掃了一眼,然後熟練地拿起一個大勺子,從一個裝滿秈米圓子的大桶裡舀出一碗,穩穩地倒在婦人帶來的大碗裡,隨即又舀了個半碗倒給她。
接著,他又從旁邊拿了兩個年耙、十一個糯米圓,還有小半碗滷肉,都倒在婦人的大碗裡。
婦人看著碗裡的食物,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然而,小廝並沒有停下手中的動作,他繼續問道:「你家有四個孩子?」
婦人連忙回答道:「對,四個孩子。」
小廝點點頭,從一個裝滿糖果的盒子裡拿出八顆糖,交給婦人。
「要蘿蔔還是白菜?」小廝接著又問道。
婦人毫不猶豫地回答道:「蘿蔔。」她心裡早就盤算好了,蘿蔔可以存放一段時間,這樣就可以留著慢慢吃,而白菜容易壞掉。
小廝聽後,迅速從一堆蘿蔔中挑出三個最大的,遞給婦人,然後說道:「下一個。」
這戶人家的家境相對較好,所以不需要像其他貧困家庭那樣分一些糙米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