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楊家兄弟賣竹筍
洗漱完畢後,王清兒來到餐桌前,看到桌上擺放著豐盛的早餐。
有熱氣騰騰的包子、煮得恰到好處的水煮白蛋、一杯香濃的牛奶,還有幾顆鮮艷欲滴的小番茄。
這些食物散發著誘人的香氣,讓王清兒的肚子不禁又咕咕咕的叫了起來。
吃完早餐她就帶著萍兒來到前院,昨天做好的黃桃罐頭都運走了,架子上又擺滿了新做的罐頭。
王清兒看著廚房外面,十幾個人都各自忙碌著,村裡也來了幾個手腳麻利的嫂子,在快速的削桃子皮。
還好商從簡送來的東西裡有一次性的橡膠手套,所有人都是帶著手套幹活乾淨衛生。
王清兒也不閑著,坐下來一起幫著削桃皮。
羅三家媳婦下午就帶著娘家哥哥楊山和楊樹挑了幾擔桃子過來,個頭比前山的還大。
王清兒按照五文一斤收了她挑來的桃子,兩個哥哥和羅三每人挑了一擔,羅三媳婦也挑了半筐,共計三百二十八斤共計一千六百四十文。
萍兒把銀子遞給羅三媳婦:「羅嬸,你的銀子,拿好。」
羅三媳婦滿臉笑容地接過銀子,那原本就略顯寬大的嘴巴此刻更是咧到了後腦勺,能塞下一個雞蛋。
「誒,謝謝萍兒姑娘,謝謝侄媳婦。」她滿心歡喜地感謝,然後又問道,「山裡的這種桃子還多著呢,侄媳婦你還要不要?」
王清兒連忙點頭,毫不猶豫地回答道:「嬸子,像今天這種桃子有多少我要多少,你儘管給我送來便是。」
羅三媳婦聽了,喜不自禁,立刻應道:「誒!好嘞,侄媳婦你放心,我這就回去讓我婆家和娘家人都一起去摘桃子。」
說罷,她小心翼翼地將銀子收好,然後領著兩個哥哥們和自己的相公,一刻也不停歇地趕回娘家,準備去山裡大幹一場。
就去山裡摘了一趟野桃子,就能掙到一兩多銀子,他們一家人以往大半年也掙不到這麼多銀子的。
羅家賣桃子掙了一兩多銀子的消息很快就在村子裡傳開,村民們得知沐家要收這種酸桃子,紛紛心動不已。
於是,大家都一窩蜂地湧向山裡,四處尋找桃子的蹤跡。
然而,山裡的毛桃樹雖然不少,但沐家所需要的那種大酸桃卻是連個影子都難以見到。
村民們在山裡找了半天,最終都隻能空手而歸。
那些老實巴交的村民們,想著沒有桃子可摘,那山裡的其它山貨也豐富多樣,多找一些竹筍也是個不錯的選擇,還有蘑菇也有很多,也能賣到好價錢。
於是她們便老老實實地在山中尋覓其他山貨,然後賣給沐家。
還有一部分村民,他們的心思較為活絡。
這些人便偷偷地跟隨著羅三一家,摸到了那片桃林,也開始採摘桃子。
羅三媳婦一開始對這種行為有些不滿,畢竟這是他們家發現的桃林,其他人怎麼能不打招呼就來摘呢?
不過,她轉念一想,這片桃林如此之大,大家都來摘一些也無妨,而且這山又不是她家的。
她這樣想著,也就釋然了。
就這樣,來摘桃子的人越來越多,消息不脛而走。
羅三媳婦娘家同村的人也有許多人來摘桃子。
沒過幾天,這片桃林裡的桃子就被全部採摘一空,所有的桃子都被搬到了沐家。
羅三一家因此賺了二十幾兩銀子,他和兩個大舅哥各自分到了八兩多。
其他村民雖然少一些,但也都收穫頗豐,賣了好幾兩銀子。
羅三媳婦的大哥叫楊山,二哥叫楊樹,他們送桃子過來時,發現沐家還收購竹筍和其他山貨。
於是,他們回去後,每天都會送些竹筍和蘑菇來賣。
隻是,兩個村子之間的距離有點遠,每天一來一去,在路上花費的時間都快趕上半天了。
在此之前,羅三媳婦之所以沒有將沐家收購山貨的事情告知娘家人,主要原因就是兩個村子之間的距離實在太過遙遠。
摘山貨送來賣有些費事,每天估計也掙不到多少銀子。
羅三媳婦的娘家人都是勤勞能幹之人,他們深知賺錢的不易,所以對於能夠通過勞動賺取銀子的事情,即使再辛苦也毫不介意。
此後,每天清晨,天還未亮,楊家的父子三人便早早地起床,匆匆趕往山裡去掰竹筍。
待用過早餐之後,他們又馬不停蹄地去田裡,開始一天的農活。
家中的女人和孩子們也沒有閑著。
她們都留在家裡,手腳麻利地剝竹筍的外殼。
到申時初,楊家兄弟二人便挑起滿滿一擔剝好的竹筍,步履匆匆地朝著嶴山村沐家趕去。
由於路途遙遠,他們需要一路緊趕慢趕,不敢有絲毫耽擱。等到夜幕降臨,天空漸漸擦黑時,他們才賣完竹筍抵達家中。
楊家共有十二口人,分別是年邁的老兩口,大兒子楊山夫婦、小兒子楊樹夫婦。
楊山的大女兒已出嫁。
此外楊山還有兩個兒子,一個小女兒,兒子一個十二歲,另一個兒子十歲,女兒隻有六歲。
而楊樹家則有兩個女兒,一個十四歲,另一個十二歲,最小的兒子年僅三歲。
楊樹的媳婦都快三十歲了,才好不容易生下這麼一個兒子,那可是她的心頭肉,簡寶貝得不得了。
含在嘴裡怕化,捧在嘴裡怕掉的,不過好在她也會苛責自己的兩個女兒,平日裡家中有好吃的,她自己那份從不捨得吃,全都讓給幾個孩子吃。
楊樹媳婦心裡還一直盤算著,要多掙點銀子,等過幾年兒子再大一些,就送他去讀書識字。
將來不指望他能考取功名,能識字至少可以找到一份像樣的活計做做,不用像她們這樣整日裡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一年到頭苦哈哈的也掙不到幾個子。
楊家老太太花氏看著兩個兒子累得筋疲力盡的樣子,心疼得不行,忍不住開口說道:
「老大老二啊,你們每天這麼辛苦,身體怎麼吃得消喲,要不就別去賣竹筍了,家裡的日子也不是不能過,把身體累垮了不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