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劉大夫的無奈
除了找到了那些做香胰子的藥材之外,他們居然還挖到了好幾棵人蔘。
雖說這些人蔘的年份並沒有達到百年,但怎麼說也至少都有十年以上的生長時間,其價值也是不容小覷的。
最早王翠英發現靈芝的那個地方,王清兒後來又陸陸續續在那裡採摘到了好幾朵靈芝。
還有最早挖到的那些何首烏,王清兒可是將那些年份較長、品質上乘的,小心翼翼地保存著在的。
家裡有錢後,人蔘和靈芝都沒有賣過,留在家裡以備不時之需。
除了這些珍稀名貴的藥材外,其他那些相對較為常見的普通藥材數量更是多得驚人,堆滿了好幾個巨大的貨架。
這估計沐家庫房裡的藥材比劉大夫家裡的還多吧!
「沐楠媳婦,你們家當真能夠買到藥材嗎?」
劉大夫一臉狐疑地看著王清兒,心中有些犯嘀咕。
其實他並非不信任沐家的能力,隻是眼下這個節骨眼兒,藥材的價格定然不菲。
若是從沐家購進價格昂貴的藥材,那麼他該如何向那些可憐的難民收取藥費?
倘若收少了,自己可就得賠本;可要價高了吧,那些窮苦百姓又哪裡支付得起呢?
這段日子以來,他一直盡心儘力地為那些難民們診治疾病,就連診金也隻收取了一半。
至於所用到的藥材,則依舊是按照先前的價格來收費,並沒有漲價。
其實隻有他自個兒心裡清楚,洪災到來時所購置的那批藥材價格可是較以往高出了許多。
他壓根兒就沒賺到什麼錢。
沐家買到藥材價格若是高出許多,他給人看診要是漲價,村民和難民都付不起藥費,若是還按之前的價格收費,他不僅賺不到錢還要倒貼錢。
隻是這些時日,前來求醫問葯的病人與日俱增,而他卻分身乏術,根本無暇進山去採集草藥。
家中的幾個兒子也全都被安排到村子裡負責值守工作,抽不開身幫忙。
家裡還幾個年幼的孫子,尚需有人悉心照料著。
雖說這幾日他家的幾位兒媳倒是抽出一些時間,跑到後山採摘回來了一些普通的藥物,可惜數量實在有限,對於目前巨大的用藥需求而言,簡直就是杯水車薪,遠遠不夠用。
聽到劉大夫這番話語,王清兒微微一笑,語氣堅定地回應道:
「劉大夫,您儘管把所需藥材的清單交給我便是,我們肯定能夠幫您採購到藥材,並且保證價格絕對公道合理,絕不會讓您吃虧的。」
王清兒想著即使家裡沒有那些藥材,她無論如何都要想法子買些藥材。
大不了求助於商從簡,讓他幫著購買一批藥材。
劉大夫聽了王清兒這番話,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連連點頭應道:
「好好好,那就有勞姑娘了。我這就回醫館整理出一份詳細的清單給你送過來。」
王清兒親自將劉大夫送到了門口,並喚來梓軒,叮囑他跟隨劉大夫一同前往醫館取葯,務必確保萬無一失。
待他們離開之後,王清兒轉身又快步返回了伍蓮花所在的院子。
幾個舅母、表嫂以及孩子都被安排著吃了東西。
等眾人吃完飯,她便吩咐下人準備熱水,讓大家先去洗漱一番,也好消除一路奔波帶來的疲憊。
至於幾位舅母的衣物,由於時間倉促,來不及從行囊裡翻找合適的,王清兒索性決定讓她們暫且穿上自己母親的衣服湊合一下。
王清兒又叫來兩個貼身丫鬟,讓她們去自己房中取出幾套嶄新的衣裳,送給幾位表嫂換上。
不一會兒功夫,丫鬟們便捧著幾件漂亮的衣裙來到了院子裡。
幾位表嫂接過衣服一看,隻見這些衣裳不僅款式新穎,而且做工精細,料子也是上乘的。
一個個不禁喜笑顏開,對王清兒感激不已。
而王清兒則笑著告訴她們不必客氣,畢竟大家都是一家人嘛。
再說了,這幾位表嫂身材苗條,和王清兒一樣都是天生麗質且愛美之人,所以她的這些衣服穿在表嫂們身上,簡直如同量身定製一般合身,自然是人人都愛不釋手啦。
幾個孩子也都洗得乾乾淨淨,一個個噴香。
他們所穿著的衣服,也都是王家那幾個與他們年齡相仿的孩子的衣服。
與此同時,在房間裡,伍蓮花正忙碌地燃燒了好幾個火盆,讓室內充滿了溫暖的氣息。
她與幾位嫂嫂一同,小心翼翼地幫助老太太將身體擦洗乾淨,為她換上了一身乾淨的衣裳。
就在屋內眾人將一切都收拾停當之時,在前院中的人們同樣也完成了一項重要任務——每個人都盡情享受了一頓豐盛的美食,直吃得肚皮滾圓。
這些人經歷了大半個月的逃亡生涯,期間一直風餐露宿,今日能夠吃上這樣一頓熱氣騰騰又能飽腹的飯菜,實在是一件令人倍感幸福的事情。
其實這些人為了逃難也是做了許多準備,並不是匆忙開始逃難。
就在剛開始幾日連續降雨的時候,心思縝密的伍連德心中便隱隱覺得情況不太對勁。
於是他趕忙找到村長,向其詳細闡述了自己的擔憂。
村長聽聞此事之後,也絲毫不敢怠慢,迅速召集全村村民召開緊急會議商討應對之策。
然而,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村裡有些人還是顯得驚慌失措起來。
尤其是那些家中剛剛收穫完糧食的農戶,原本他們還沉浸在今年大獲豐收的喜悅之中,可眼下卻不得不面臨背井離鄉的艱難抉擇。
不過好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還是有些家庭決定跟隨大家一同出逃。
這些人家隨即紛紛行動起來,積極地做起各種逃難準備。
一些家裡沒有車輛的更是不惜花費重金前往鎮上購置馬車。
經濟條件稍差些的則會選擇購買一輛價格相對較為低廉的騾車。
車輛既能裝載糧食以備不時之需,又能讓家中年邁的長輩以及年幼的孩子們在長途跋涉中有個安身之所,可以稍稍歇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