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分銀子(下)
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王清兒突然開口了,她的聲音清脆而堅定:
「爹,娘,我可以不要那一份銀子,區區一百兩銀子,我根本就瞧不上眼。不過,我要和爹娘還有兩個姑姑算一筆賬,你們先看看這個,我們再好好算一算。」
說著,她從剛走進正廳裡的萍兒手中接過幾張收據,然後輕輕地放在了王渣爹的面前。
這是她在門口聽到裡面幾人爭論時,就讓萍兒重新回房去取來的。
「你跟我們算什麼賬?我都多久沒見過面了,還能有什麼賬可算?」
王金花一臉茫然地看著王清兒,完全不明白她到底想要幹什麼,心中不禁有些焦急起來。
「小姑,你先別著急嘛。」
王清兒微微一笑,似乎對王金花的反應早有預料,她不緊不慢地說道,「你看了這幾張紙就知道我要算什麼賬了。」
說著,她用手指了指王渣爹手中的那幾張紙。
王金花順著王清兒手指的方向看去,隻見那幾張紙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字,她頓時覺得一陣頭大。
上面寫的什麼?
「我看什麼?我又不識字。」王金花一著急,便脫口而出。
「王金花,你別給我裝!」王渣爹見王金花撒謊,頓時怒不可遏,他猛地將那幾張紙摔在了王金花的臉上,「你拿去看看,別說你不識字,你識不識字我還能不知道?」
王金花被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嚇了一跳,她手忙腳亂地撿起地上的紙,滿臉委屈地看著王渣爹,「哥,我,我真的很久沒看書了,早就忘記那些學過的字了。」
「不識字?」王渣爹冷笑一聲,「那好,既然你不識字,那就請人來讀給你們聽。隔壁有個胡秀才,你付他十文錢,他就會讀給你聽。」
「我識字,我先看。」王金霞聽說要付錢,她忙從妹妹手中拿過那幾張紙,認真的看了起來。
當她看清紙上的字時,她的臉色瞬間變得蒼白如紙。
越往下看心就越往下沉。
這幾張紙上記錄的是縣城和盛堂為王老太看病所有費用明細!
其中包括上次的診費和藥費,還有這次的費用,總計高達三百零六兩銀子!
王金霞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看著這些數字。
她心裡暗自思忖,娘到底得了什麼病?怎麼會花這麼多錢買葯?
王清兒當時囑咐過大夫要用最好的葯,而且所有的費用都記在了沐家的賬上。
不過,她早就付清了這些費用,這次回來就是想把賬單交給她娘,讓自己那個渣爹也看看,到頭來還是她這個被嫌棄的女兒幫著家裡。
沒想到,這幾張賬單現在倒是派上了用場。
既然幾個姑姑都說她是出嫁的孫女,不能分銀子,那她就乾脆讓他們兄妹三人把這三百兩銀子通通還給她。
王金霞的臉色越發難看,最後嘴唇都開始顫抖起來,她結結巴巴地說道:「這,這怎麼可能?娘怎麼花了這麼多葯錢?」
「什麼葯錢?」王金花滿臉狐疑地看著姐姐手中的紙張,還沒等姐姐反應過來,她便猛地一把將紙張奪了過來。
她的手有些顫抖,心跳也不由自主地加快。
她瞪大了眼睛,慌亂地掃視著紙上的字,每一個字都像一把利劍,直刺她的心臟。
「怎,怎麼可能?」當她看到「人蔘」和「靈芝」這兩個詞時,她的聲音都變了調,「這肯定是假的!娘怎麼會用這麼名貴的藥材?」
王清兒面無表情地看著小姑,淡淡地說道:「小姑,你要是不相信,可以讓和盛堂的大夫來對質。另外和盛堂那裡應該也有一份一模一樣的賬目,你自己可以去查。」
王金花的臉色變得更加難看,她咬著嘴唇,沉默了片刻,然後突然提高了嗓門,沖著王清兒吼道:
「清兒,這些錢你應該找你爹算,跟我們算什麼?你找錯人了吧!」
王清兒的眉頭微微一皺,她不知道自己這個小姑哪裡來的勇氣,說得那麼理直氣壯,對付這樣蠻不講理的人著實有些累得慌。
她深吸一口氣,很快就恢復了平靜,緩緩地說:
「小姑,阿奶的錢我和哥哥那份我們不要,你們兄妹三人平分就好。但是,這些藥費你們三人也得平分一下,每人出一百零二兩,還給我。」
王金花的眼睛瞪得像銅鈴一樣大,她難以置信地看著王清兒,聲音都有些發顫:「憑什麼?憑什麼讓我們攤葯錢?」
王清兒毫不退縮,她直視著小姑的眼睛,語氣有些冷漠地說道:「那小姑又憑什麼分阿奶的錢呢?」
王金花聽後臉色一陣紅一陣白,沒想到這丫頭嘴皮子如此利索,她支支吾吾地說:「那,那是你阿奶說要分給我們的。」
王清兒面無表情地看著眼前的兩人,有看向坐在主位上的伍蓮花夫妻,語氣堅定地說道:
「爹娘,兩位姑姑,我一個出嫁的孫女,隔了一輩,可沒有幫阿奶付葯錢的義務啊!你們都是阿奶的親生兒女,不僅有權利分銀,更有義務付葯錢。所以,快點把那三百零。我也要拿著錢回婆家的。」
王渣爹聽了女兒的話,這女兒還真是長大了,處理事情來有理有據,他都沒有反駁的理由了。
不過他的那份銀子他出得心甘情願。
於是他轉頭對妻子說道:「蓮花,從娘留下的銀子裡取三百零六兩來給清兒,再……」
話還沒說完,一旁的王金霞突然急切的插嘴道:「哥,我們同意給皓兒和清兒各分一份,我們隻要一百兩。」
王金花見狀,也連忙點頭附和:「對,我們同意。」
王清兒見狀,連忙擺手道:「小姑,二姑,我分阿奶留下來的銀子,那是你們該得的,我隻要拿回那些醫藥費就行了,那是我該得的。」
王渣爹像是沒有聽到兩個妹妹的話,沒有再搭理她倆,而是直接對媳婦說道:「蓮花,你再拿一百三十兩銀子出來,給她們兩個每人六十五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