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沈青山的坦白
相比於沈墨竹那張清俊無儔的臉,沈青山這本來的面目就十分的普通了。
隻能說是一個五官清晰的一個男的。
仍在人堆裡,立馬就會消失不見的那種。
『『小人,是今年恩科的考生,也是汴州桃源縣人士。』』沈青山把人皮面具扔到一邊,開始說起這次偷梁換柱的事情來。
『『小人跟沈墨竹起先是不認識的,是在來京城的途中相遇並且結識的。後來還住在同一客棧裡。』』
說著他又看向了李彥知,『『有一日,在賣文房四寶的店鋪裡,無意中結識了永昌侯府的世子。世子得知我是來參與恩科的考生便主動的攀談了起來。』』
『『後來,還由我引薦,把世子介紹給了沈墨竹認識。』』
這時候他又看向了沈墨竹,像是在尋求他的認同。可惜啊,沈墨竹一個眼神也沒有留給他。
『『再後來,永昌侯府世子便請我們去侯府別院小住,說是別院比客棧安靜,更適合備考。小人和沈墨竹便搬了過去。』』
承天帝聽到此處擡眼問沈墨竹,『『你是主動搬去永昌侯府別院的?』』
沈墨竹行禮頷首道,『『是。搬去永昌侯府別院是沈青山主動提出的。而且當時永昌侯府世子端是一派求賢若渴的樣子,對學生也是禮遇有加。學生心中便起了貪念,想換個更安靜更清幽的環境好好的備考。所以沈青山提出搬去侯府別院的提議的時候,便答應了。』』
這是事實,沈墨竹不會否認已經發生過的事實。
『『對啊,是永昌侯府世子主動提議的!』』沈青山再次肯定,他現在不敢說假話,因為他不知道沈墨竹後面還有沒有後手。
他也是這個時候才發現沈墨竹其人跟他之前認識的樣子還是十分不一樣的。
『『住到別院之後,世子不但對我們的生活起居十分的照顧,還給我們找了很多的名家筆記還有歷年來的科舉試題讓我們提前的適應。』』
『『當然,我的才學是遠遠不如沈墨竹的。』』
這點才是沈青山心底裡最最不能接受的。
同樣都是桃源縣出來的,同樣都是十年寒窗。可是面對相同的題目,他所寫下的答案和沈墨竹的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也是這個時候,他才認識到,如果他就算是參加了科考,最後的結果很可能不會盡如人意。
『『那個時候,我真的就以為,世子拿過來的那些題目都是以前考過的。後來上了考場之後,我才發現,世子拿過來的題目裡,居然有此次恩科的考試題目。』』
『『已經寫過一遍,並且還做了討論修改的題目,小人自然考的不錯。可是這個不錯遠遠沒有達到沈墨竹的程度。』』
『『隻差一點點,就差一點點小人就能進殿試了!』』提到這個沈青山的心裡還是十分不忿的。他就差一個名次!
僅僅隻是差一個名次而已!
『『小人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沒有考上等待小人的便隻能是回鄉了。可是,出發之前,小人是發了願的,就這樣灰溜溜的回去,實在是心有不甘,所以小人便找到了永昌侯府的世子,想讓他想想辦法,讓我可以留在京城裡,等待下一次的考試。』』
沈青山最開始真的隻是想留下來而已,並沒有打算冒名頂替沈墨竹。
不是因為他善良,而是因為他根本沒有接觸到這種層面,也想不到這麼多。
就像是一個普通人,他所能想象到的有錢人的生活,至多也就是每天山珍海味,錦衣玉食了。其他更奢華的生活,根本就是超出了他的想象。
『『可是,永昌侯世子卻給了小人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答案。他說,如果我願意,可以完完全全的變成沈墨竹,代替他變成他。』』
沈墨竹會試的成績是第二名,不是他沒有考第一名的實力,而是,面對已經寫過一遍的題目,他心裡有了一點隔閡,所以換了一個寫法,稍微的藏拙了一下。
這個在他默寫出來的題目裡,是可以清楚看見的。若是按照他第一次寫的那樣再寫一遍的話,會試的會元必然是他。
『『在後來,永昌侯世子找來了一個老頭兒,他是一個製作人皮面具的高手,他親自給小人製作了一張跟沈墨竹一樣的人皮面具。』』
『『接著,沈墨竹就被永昌侯府的世子給關起來了,而小人則是戴著他的人皮面具變成了他。』』
『『參加殿試的人是他還是你?』』
『『是我!』』
『『那殿試的題目?』』承天帝的意思很清楚了。
一個連會試都差一個名次才能上榜的人,怎麼會在殿試寫出那麼好的答卷。
『『殿試的題目,也在永昌侯府世子送來的那一堆的題目裡面。小人隻是把沈墨竹寫過的答案背默出來。』』
說道此處,總算是把事情的前因後果說的差不多了。
剩下的,便是各處的細節了。此處暫且按下不表。
『『既然想要代替他,為何不直接殺了他,這樣豈不是更加的萬無一失嘛?』』承天帝發出了拷問。
『『小人也曾經問過,畢竟沒有誰會比小人更害怕他活著了。』』沈青山現在已經無所畏懼了,反正該說的不該說的全都說了。
他現在的狀態反而比之前還要好上許多,『『永昌侯世子說,沈墨竹才華橫溢,死了可惜。關起來,毀了他的臉,磨滅他的意志,以後還能為他所用。』』
『『好一個偷梁換柱,李代桃僵啊!』』承天帝現在的心情不知道要如何為外人道。
他禦筆硃批的題目,居然早早的就洩露出去了。
好,真是好啊!
『『李彥知!你該死!』』承天帝看向李彥知的眼神,已經像是在看一個死人了!
『『陛下!切不可聽信一面之詞啊!』』李彥知在沈青山說話的時候,腦子就一直在打轉,他知道,
自己若是想不到一個合理的解釋的話,他今日必死無疑。
今日這樣的場面,百官不說都在,起碼來了一半,更何況還有半個京城的百姓也在。
面對悠悠眾口,他必須想一個合理的解釋,否則,他真的就死到臨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