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農家團寵小福寶是錦鯉吖

第301章 侯大人回京述職了,怎麼辦?

  

  何況,他們還得讓鍾蠡給引路,雖然道旁都豎了路標,哪條道往哪裡走都有指示,可不知道方向也是個問題啊。

  相當於他們有求於人。

  鍾蠡對地形摸的很熟,他不僅知道該往哪兒走,還知道走那條道最近。

  而且,路線他都規劃好了,在何處歇息,在何處住宿他都有規劃。

  偶爾,他們也會在山林中歇息。

  鍾蠡他們就會生火做飯。

  陳大山看到他們生火做飯,這才感覺自己準備的不足。

  他隻知道買乾糧,卻不知道帶鍋竈。

  他沒出過遠門,還當外頭也跟青牛鎮一樣,隨處都能見到飯館呢。

  這回,他是知道了。

  幸好有周公子他們,要不然小海棠跟著他就受罪了。

  看著李甲他們把打來的獵物一半用來烤,一半用來煮湯,心思十分複雜。

  小海棠倒是非常開心,不僅有肉吃,還有肉湯喝。

  周元正總是用刀將烤熟的肉給切割的方方正正的放在盤子裡,然後又撒上辣椒面,和碎鹽。

  小海棠隻需要吃,不需要動。

  有時候烤魚,周元正會將魚刺給挑乾淨。

  有時候煮蝦,他會把蝦殼給剝乾淨。

  陳大山一個大男人都感動了。

  他心裡想,還真不如把小海棠嫁給他呢。

  他是個會照顧人的,心思也細膩。

  回去就得跟娘和桂蘭說這事去。

  他們雖然是趕遠路的,走的不快不慢的,倒像是遊山玩水似的。

  陳大山還是焦急,暗暗的跟鍾蠡商量,讓他快點趕路,最好能在過年的時候回家。

  鍾蠡說:「不是我打擊你啊,你想在年前回家是不可能的。

  過年的時候咱們那裡肯定要下大雪,到時候大雪封山,我們怎麼回得來?」

  「我們可以快馬加鞭,早去早回。」陳大山說道。

  「那你可考慮過快馬加鞭,人受得了嗎?萬一趕路太急,人病倒了可如何是好?

  再說了,就算是快馬加鞭,也趕不回來了,到永寧府騎馬也得跑二十多天,你算算現在都幾月了?

  萬一中間再有什麼事給耽擱了,更回不來了。」

  陳大山頓時也說不出個一二三來了。

  鍾蠡說的有道理。

  看來隻能調整自己了。

  既來之,則安之的道理他懂。

  與其幹著急沒用,不如好好享受這一路的美食吧。

  周元正對小海棠的照顧,李甲對秋霞的照顧,他都看在眼裡。

  李甲也是個不錯的孩子。

  將來,他要是提親的話,他可以考量把秋霞嫁給他。

  隻是,他又想到了他們將來要回到魯國去,兇險無比,心裡就又多了一些惆悵。

  雖然路走的不快,所幸他們的運氣比較好。

  一路上基本上沒有遇到什麼風雨。

  若是遇到風雨,定要耽擱工夫。

  現在雖然走的慢,但是離永寧府也是越來越近了。

  他們走走停停,走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才到永寧府。

  看到城牆上永寧府這三個大字,陳大山可算是舒了一口氣。

  兩個月了,總算是到了。

  眼下已經進入寒冬臘月了。

  隻不過,永寧府這地方,竟然熱的跟青州府的夏天一樣。

  毒辣辣的太陽照在身上,能曬脫一層皮。

  街上的行人都穿著單薄的衣衫,還熱的滿頭大汗。

  他們一行人,一路到永寧府來,路上也是越走越熱。

  周元正馬車裡的火爐半路上就給悶滅了。

  他們也未曾到這裡來過,沒想到這邊竟然這麼熱。

  弄的好像不是一個天下一般。

  一行人進了永寧城。

  城中跟他們想象的有些不一樣。

  這裡顯然不如他們的青州府繁華。

  前幾年這裡剛經歷過天災人禍,所以永寧府的人並不多。

  正是辦年貨的季節,這麼大的州府的人還沒有青牛鎮人流量大。

  陳大山說:「我們得去拜見知府。」

  周元正說:「還是先找一家客棧住下來再做打算。」

  陳大山迫不及待地想要把嶽父給救出來。

  小海棠也說:「爹爹,去見知府大人還得送拜帖呢,聽周哥哥的話,先住下來再說。」

  陳大山這才跟著周元正他們一起找了一家客棧住了下來。

  這邊剛住下來,陳大山就花錢請客棧的夥計往知府大人的府上去送拜帖。

  永寧府這邊的口音同青州府不一樣。

  不過,客棧的夥計天天迎來送往的,各處的口音都能聽得懂。

  因此,他也會說上幾句別處的話,隻不過聽起來並不正宗。

  橫豎能溝通。

  那夥計收了錢,送上拜帖在門口等著回話。

  很快,知府大人府上的小廝就出來傳話了,說知府很忙,顧不上會客。

  夥計回來告訴了陳大山。

  陳大山懵了。

  怎麼回事?

  他不是提了顧遠征的名字嗎?

  為何不願意會客?

  他跟小海棠面面相覷。

  陳大山頓時就著了急了,他們就是來找知府大人的。

  如果知府大人不見他們,那他們要怎麼請他幫忙?

  他們準備了那麼多禮物,見不到人怎麼辦?

  陳大山說:「這樣,我去見大人,你跟秋霞乖乖在客棧裡等著,不要到處亂跑。」

  小海棠說:「嗯,那爹爹要快去快回,不要太勉強,不要跟人發生爭執。」

  陳大山點了點頭,揣著給他寫的那封信去了知府大人的府上。

  他給守門的人塞了一些錢,讓他們把信給知府大人送去。

  兩人語言不通,但那小廝看到銀子和信,知道是怎麼回事,便收了錢,幫忙把信給送了進去。

  新任知府見有人給他送了信,將信拆開看了之後,又把信還給了他,說:

  「人家是來找侯大人的,你去把話跟他說清楚。」

  那小廝領了命,便拿著信回去又找了陳大山,跟他說:「哎呀,你也真是的。

  你來找人,也不打聽清楚,裡面的是不是你要找的人。

  侯大人已經回京述職了,新任的知府大人不是你的親戚。」

  陳大山聽他嘰裡咕嚕說了半天話,愣是沒聽懂。

  那小廝也聽不懂陳大山說話,兩人雞同鴨講。

  幸好府裡的管事的出來,這管事的是跟著知府大人到這裡來了,聽到陳大山的口音,知道他是北方人,便詢問那小廝是怎麼回事?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