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615章 借鑒
統調會議室,煙霧缭繞。
司律看着手裡的資料,微微皺眉。
他身上,頭發上,全都染了煙味兒,和這群老煙槍待在一起,真是夠嗆。
回家還是要先洗澡,免得熏到了媳婦。
“統調全市群衆撤離的基調已經定下了,但是還有很多細節需要敲定。”
周書記面露凝重之色,“群衆對撤離計劃肯定會有意見,這就需要我們的幹部,細緻耐心地做好群衆的撤離工作。另外,唐海市有很多有影響力的工業企業,必須全部安全撤離,這可是一項大工程啊。”
“周書記,我們這麼做,基層群衆能理解嗎?地震的事情,誰都無法預測,咱們以這個理由做群衆的思想工作,怕是行不通啊。”
“時間緊張,得想一切辦法做他們的工作,這相當于是攻堅戰……”
司律帶着滿身的煙味兒離開了會議室,頭有些疼。
一個不得不做的大工程,層層傳遞下去,哪一個環節出了錯,都會造成重大的損失。
剛走到會議室門口,周書記從後面叫住他。
“司律,這件事情你回去好好想一想,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寫個報告上來,基層工作太重要了,咱們的幹部不了解那邊的情況,很難與老百姓達成一緻。為了全市百姓的生命财産安全,我們必須要盡快動起來。”
“好的書記。”
“辛苦你啊。”
“這是本職工作,不辛苦。”
周書記笑着道:“聽說你愛人是搞科研的?”
“嗯,在研究院工作。”
“你們兩口子可真是不簡單啊,都在各自的崗位為國家做貢獻。”
兩人一邊說一邊往外走,司律心裡也有一個疑問,“周書記,您有沒有想過,一旦沒有地生大地震,這麼興師動衆的遷徙計劃,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周書記笑着點頭,“你不是第一個問我這個問題的人,但是我的回答,依舊不變。”
兩人不約而同地停下了腳步,周書記花白的頭發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他的聲音铿锵有力,“人民的利益,永遠高于一切。出了問題,我願意一己承擔。”
這兩句話得到了司律的高度認同,他回到家的時候還在想,該怎麼做才能盡快落實這項工作,畢竟時間真的已經不多了。
全市人口約有五百五十七萬,按照顔顔給的資料,會有将近二十四萬多人死在這場地震當中。地震二十三秒,直接經濟損失高達一百億元,毀壞房屋1400多平方米,倒塌民房約五百三十萬間。
百分之七十八的工業建築,百分之九十三的居民建築遭到嚴重的毀壞和損壞,全市供水供電,通訊交通等生命線工程全部毀壞,所有工礦全部停産,所有醫院和醫療設施全部破壞。兩座大型公路橋梁坍塌,切斷了與關外的公路交通。
六萬于眼機井淤沙,井管錯斷,沙壓耕地三萬多公頃,鹹水淹地四萬七千公頃,毀壞的農機具約有五點五萬多台,砸死大牲畜三點六萬頭,豬四十四萬多頭,本市和附近重災縣衛生情況急劇惡化,災情過後,腸道傳染病迅速蔓延開。
前震沒有給人們帶來足夠的警示,餘震較多,為後續的救援工作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百萬人口的城市被頃刻間夷為平地,周圍其它一些鄰近的省市也都多多少少受到了涉及。
這些資料都是顔顔在資料庫中提取出來的,後世對這場災難有極為詳細的記載和分析。司律知道事情的嚴重性,怕以将這些資料記在腦袋裡,一點也不敢忘。
他們還有兩個月的時間,任務太重了。
司律揉了揉眉心,還是像往常那樣,去接姜顔下班,走到半路才想起來今天姜顔休息,又趕緊掉頭往回走。
他一身的煙味,把甯雨熏得夠嗆,“你這是從哪兒回來的啊,身上啥味兒,趕緊洗洗去,别把顔顔和孩子熏着。”
“開了一天的會,别提了,都是老煙民。”司律道:“媽,你上樓給我拿下衣服,我洗好再上去。”
“等着。”
甯雨蹬蹬上了樓,敲了敲門。
“媽,是不是司律回來了?”
姜顔早就聽到動靜了,“今天回來的有點晚啊。”
“他開會,一身煙味,我沒讓他上來,你幫他找身衣裳,讓他洗澡再上樓。”甯雨是很有分寸感的,從來不輕易進小兩口的房間,有什麼就在門外說一聲。
“好。”
姜顔進屋翻了一套衣裳出來,将内褲夾在衣裳裡面,遞給了甯雨。
甯雨下樓,把衣裳交給了司律,“餓了吧,你去洗澡,我給你熱飯去。”
當兵的洗漱都快,司律出來的時候,把身上的衣裳都洗完挂了起來。
原本愁的不知道餓,但是聞到飯菜的香味,司律才反應過來,肚子一直叫個不停。
吃了三碗面條,他才放下筷子,把碗洗幹淨,放回碗櫃裡,重新刷牙才上了樓。
姜顔靠在床頭看書呢,擡眼剛好瞧見司律有些疲憊的樣子。
“怎麼了,遇到什麼難事了?”
“就是工作上的事。”
司律不想讓姜顔跟着擔心,“你怎麼樣,孩子有沒有鬧你?”
“他們很乖,你不聽話,有事瞞着我不讓我知道。”
司律輕輕地摸了摸她的肚子,“就是一些工作上的細節問題,周書記一心要搞大遷徙,把全市人民從地震帶上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去。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地震的說話不足以讓老百姓相信,畢竟誰也不知道到底會不會發生這種事,讓他們離開家園,去一個陌生的地方生活,恐怕一時都接受不了。”
“還有就是後續的安治問題。”
姜顔若有所思。
“你别想了,熬心皿的事情。”
“可是周書記的這個想法,确實是最有效的方法。你想啊,那麼多房屋,就算一間一間的加固,時間上也來不及啊,而且要浪費的人力物力也非常大,遷徙是一個最正确的決定。”
“嗯,可是如何讓百姓接受呢。”
姜顔想了想,突然有了一個好主意。
“我們可以借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