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七零軍婚,兵王的心尖寵攤牌了

第一卷:默認 第449章 樂意

  老兩口都是有分寸的人,他們驚訝于姜顔的優秀,出人意料的優秀。

  就沒聽過誰家結了婚的媳婦還能上大學的,還是軍校。

  “那啥,你今天晚上就住這兒吧,炕上熱乎,你跟你嬸子一屋,我去西屋跟老二老三擠一擠。”

  幸好鮑芳帶着小寶去她姥娘家住,要不然還真可能住不開。

  “我回我那兒睡去。”

  “哎呀,那房子多久沒有人住了,也沒收拾,又是灰,又不暖和,你住了生病怎麼辦?早知道你回來,我們就收拾收拾了。”

  “沒事,嬸子,你還不知道我嘛,我沒那麼嬌氣。”

  她非要回去,兩人攔不住,隻好舉着馬燈,也跟她回去。

  “叔,嬸子,外頭冷,你們就别去了,我自己能行。”

  “哎喲,不去看一眼,咋能放心?”

  姜顔也勸不住,隻能跟着他們一起回到小院。

  大門上的鎖頭用一塊皮子蓋着,姜顔一邊開門,一邊聽鮑志國念叨,“今年雨水足,雪下得也勤,我怕這鎖頭鏽了,就弄了塊皮子。”

  推開院門,雜亂無章的景象并沒有出現,小院裡幹幹淨淨的,旁邊堆了不少雪包,看樣子鮑家人時常來收拾。

  再往裡走,煤棚子變了模樣,原來隻是一個易簡的棚子,簡單擋一下雨雪,現在被收拾得特别利索,不但有棚頂,還有栅欄門,甚至門上還挂了鎖。

  當初她走的時候,怕人懷疑,屋裡的東西都沒動,連買的煤,存的柴火,也都在棚子裡堆着沒管。沒想到鮑家人還把棚子重新修了,還挂了鎖,看樣子是怕有人偷煤。

  “叔,嬸子,你們費心了。”

  “費啥心呢,就是偶爾過來收拾一下,好好的房子,慌着怪可惜的。”

  屋裡的灰塵并不大,四處都是熟悉的味道,就好像房子的主人隻是出了一趟門,并沒有遠走似的。

  姜顔對這裡也有小小的感情,雖然住的時間不長,可畢竟是她自己張羅蓋起來的房子啊。

  和軍區大院的新房一樣,都是她的家,是她在這個時代的避風港呢。

  李彩英陪着姜顔擦灰,掃炕。

  鮑志國跑前跑後生爐子,添煤燒水。

  “這屋子有日子沒燒火了,潮了點。早知道你回來,這窗縫用報紙糊一下子好,能暖和不少。”

  “還好。”姜顔道:“叔,我沒那麼嬌氣,一會兒把被子拿出來,放炕上熥熥就好了。”

  李彩鳳道:“小半個月前,太陽好,我還曬過一回呢!沒大事。”

  兩人很快就把東屋收拾出來了,不住人那屋,也暫時不用打掃,姜顔住不了兩天就走了。

  “你看你這櫃子,你這箱子,都是不錯的料子,可惜了。”

  說是可惜東西,實則是希望姜顔能留在這裡,但是他們也知道,這個想法是不現實的,對于姜顔來說,當然是嫁給司律才有更好的前途,更廣袤的天地。

  兩口子幫姜顔收拾好屋子,一會兒囑咐她多添點煤,省着冷,一會兒又囑咐她窗子開個縫,别嗆了煤煙,怎麼都不放心。

  姜顔都一一應了下來。

  把老兩口送走以後,姜顔一個人站在屋裡,惆怅一歎。

  她原本就想裝裝樣子,自己在空間裡休息兩天不更自在嗎?可不知道為什麼,看着記憶中的小屋,想着剛才鮑家老兩口認真幫她收拾的樣子,她突然不想進空間裡睡了。

  “早知道就把狗帶回來了,讓它也找找回憶。”

  姜顔把箱櫃裡拿出來的被子收進空間裡,從空間裡拿出一套新的,簡單洗漱一番,又往爐子裡填了一些煤,鑽進了被窩。

  窗外是呼嘯的北風,雖然窗縫沒糊,但是厚厚的窗簾一拉,也能抵擋寒風。

  炕燒得熱熱的,厚厚的被子壓在身上,竟然是久違的安全感。

  姜顔閉上眼睛,很快就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叫醒姜顔的,不是起床号,不是喊操聲,而是公雞先生的鳴叫。

  久違的鄉村氣息,卻讓姜顔覺得非常自在。

  這個季節,正是貓冬的時候,為了省點糧食,社員們早上基本不會起來太早,都想在被窩裡多睡一會兒,這樣就不餓了。

  沒活幹的冬天,家家戶戶都是兩頓飯,困難一點的人家,有時候連幹的都吃不上。雖然已經是七四年年底了,但是在華夏仍舊有大把的人在節衣縮食地過日子。

  姜顔翻了個身,想睡個回籠覺,但是屋子裡太冷了。

  爐火一滅,屋裡像冰窖一樣,所有的熱乎氣,都僅限于被窩之中。

  姜顔趕緊起來,穿上軍大衣,把爐子重新捅着,燒得旺旺的,又填了好多煤,才鑽恩啊了被窩。

  而此時,鮑家已經起來了。

  李彩英正包餃子呢!

  昨天晚上沒讓姜顔吃上餃子,她心裡一直不得勁兒,想了一宿都沒睡好覺。

  她覺得姜顔不可能起來太早,幹脆啊,先包上,等她醒了,正好能吃上一口熱乎的。

  鮑鐵路饞得不行,聞着屋裡的香氣,忍不住嘀咕,“媽就是偏心,把小姜知青當親閨女一樣,我們就是撿來的。”

  “你要是有本事,我也疼你。你看看你,長得黑也就算了,還矮,還懶,還饞!!!”

  三連擊,打擊得鮑鐵路生無可戀。

  “你看小姜知青,有沒有本事,咱們村現在的日子,都是托了她的福呢!你看看清河大隊,以前對咱們什麼樣,現在對咱們什麼樣?這也就是小姜知青回城結婚了,要不然啊,媒婆得把她家的門檻踩出個坑來。”

  “你這也太誇張了?”

  “誇張?”李彩英看到小兒子就氣不打一處來,“你大哥和小寶的命是姜知青救的,你二哥現在幫清河大隊搞養殖,有錢就不說了,這半年有多少人上門給他說親了?”

  這倒是真的,反駁不了。

  當年老二鮑援朝沒能當上兵,這成了李彩英心裡的一塊病了,眼見着兒子現在越來越好了,當初的遺憾也算是得到了彌補。

  “就憑這,天天給小姜知青包餃子我也樂意。”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