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083章 池夫子,下午好!
已經測量好的池大虎,因為興奮,一掃之前的疲憊憔悴樣。
此刻他渾身充滿了幹勁,隻想一口氣将這多出來的五畝地,全都開出來。
之後引溪流中的水灌溉,然後種水稻。
之前種下去的高粱跟粟米,之前都已經抽穗了,再過個把月,就能收獲。
到時,老池家的年夜飯,肯定能吃上自己親手種的高粱跟粟米。
想到這些,他心裡是無比興奮。
家裡有糧,心裡不慌。
哪怕小魚地窖中存了不少糧食,但若是坐吃山空,他還是會慌。
但現在不一樣,小魚有神仙送的洞府,他可以把心放回肚子裡去,隻要好好守着小魚就好。
隻有小魚好了,他們老池一家才能好,池氏一族也才能好……
池魚一聽多出五畝地,雙眸先是一亮,緊接着又有些納悶。
觸發這地多出來的原因是什麼?
為什麼之前,一點征兆都沒有?
要不是她進空間,檢查紅薯和土豆的生長情況,都發現不了。
池大虎這會兒情緒很是高亢,他在量好土地後,直接對池魚說:
“小魚,往後這地,還會多嗎?
要是每隔幾個月,就增加五畝的話,大哥怕到時候伺候不過來。
眼下咱們先看看情況,下次若還增加,大哥想,能不能告訴你二哥三哥?
除了他倆外,其他人都不說。
有你二哥三哥幫忙,隻要不高于一百畝,我們仨肯定能伺候的過來的。”
池魚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聽到這話,她想了想說:
“大哥,要不你跟我大嫂商量一下?”
不是說她不信任剩下的兩個哥哥,而是兩個哥哥也有可能會告訴兩個嫂子。
兩個嫂子也很好,同樣将她當做親生女兒在養。
但是難保她們不會告訴幾個侄兒。
當然,她的侄兒也都很好,隻是信任的人,再告訴信任的人。
如此傳下去,那她還有什麼秘密可言?
她的空間,暴露在衆人的眼前是遲早的事!
屆時真的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池大虎原本亢奮的腦子,聽到池魚說跟大嫂商量後,瞬間冷靜了不少。
當即就見他狠狠打了自己一巴掌,之後強迫自己徹底冷靜下來,才說:
“小魚,大哥隻是一下子被多出的地,給沖昏了頭。
你别多想,大哥也沒别的意思。
你說的,這事需要從長計議。
這不過是多出五畝地而已,大哥先開出來,弄成水田,種水稻。
日後若是真又多出來了,到時再說。”
池魚看他瞬間變紅且還有點腫的臉,有些心疼。
“大哥,我信你。還有,我沒多想,你别打自己。
我現在先帶壯壯出去,一會兒得教阿平他們讀書了,省得一會兒他們找我。
對了,屋裡的飯桌上,有烙餅和雞蛋菠菜湯。
你要是餓了,就先吃點。等天快黑了,我出去一趟,找地方把你放出來。”
“行,到時候我撈兩條魚出來,咱明天吃魚慶祝下。
就當我下炭山後,出去撈魚了!”
“好!大哥你找大的撈,多撈幾條。
回頭一條做成酸菜魚,讓阿登他們可以敞開了吃。
剩下的,各家再送一條。”
池魚說完這話,就帶着壯壯出了空間。
橫豎空間裡有耙子,鋤頭和鏟子等物,也不用特意給她大哥拿。
“小姑,你在屋裡嗎?時辰到了!”
池魚才出空間,就聽門外傳來池平的聲音。
“在,來了!”
說完這話,池魚打開屋子,之後抱着壯壯,來到隔壁的堂屋。
堂屋這邊,在前頭鋪子蓋好後,也開始盤炕。
隻是炕昨兒才盤好,都沒燒幹,所以還不能用。
好在有火在燒,堂屋比之前燒炭要暖和許多,因此這兩日,衆人就聚在這邊讀書識字。
現在每天過來的人,可不止有老池家的幾個侄兒跟侄媳婦,同時還有幾個族裡的年輕一輩。
池魚從三字經開始教,除了第一天教他們各自的名字外,第二天開始,每天就教四句。
比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她不止要求他們會背前一天教的四句,還要求他們認得這幾個字。
當然,寫,暫時沒做要求。
每天,大家就學一個時辰。其他時間,各忙各的去。
池魚的教學,并不古闆,她每天要下學前,還會抽時間,給大夥兒講寓言故事。
比如,農夫與蛇。又比如,揠苗助長。
由于她講得通俗易懂,因此大夥兒最喜歡的,就是聽這寓言故事。
池魚從沒想過,自己有當老師的一天,且還挺受歡迎的。
她前後就教了四天,學生從最初隻有老池家的幾個人,就發展到現在十五個人。
要知道老池家的人,阿野和阿慶都下山了,剩下的幾人中,每天都有人要輪着去炭山燒炭。
因此哪怕加上兩個侄媳婦,都湊不出八個人。
此刻她抱着壯壯出來,手中拿着秦牧抄的三字經,進堂屋的時候,所有人過來了。
見到她,齊刷刷起身,尊敬地喊了一聲:“池夫子,下午好!”
是的,這是池魚定下的規矩,就跟現代時,老師上課一樣。
隻要老師走進教室,大夥兒就起來喊老師好一樣。
當然,她沒設置什麼班長,全靠大夥兒自覺。
其實大夥兒想不自覺都不成,要知道自從這邊開始教學後,老族長池東一,會過來坐鎮。
隻要這邊傳出念書的聲音,他就會過來。
到時候池魚教學,他抱着壯壯,然後盯着大夥兒。
若是有人走神,他老人家也不會客氣。
直接拿起自己做的戒尺,對着那人就是一頓抽。
在他老人家看來,有福都不會享,不好好讀書,就别過來,沒得占着茅坑不拉屎。
要知道外頭多少人,想念書都沒那個機會。
所以随着夫子好後,大夥兒自動自發開始背起前幾天學的三字經。
而随着人之初,性本善一出來,坐在前頭鋪子裡聊天的池東一,也拿着戒尺,背着雙手,進了堂屋。
或許池魚這雜貨鋪,是池家坳唯一的鋪子。
又或許是鋪子裡有火炕,大夥兒可以不燒自家的柴火跟炭,就冷不着。
當然,也有可能是老宅裡有人讀書,大夥兒在鋪子裡也能跟着念上幾句。
總之,這裡成了池家坳人最喜歡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