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流放懷孕被分家?父不詳,母越強

第162章 一物賣三價

  “這事我也想過。我想着早些日子請個接生婆跟我們住一段時間。”李素問道,“眼下過年不好叫人家到家裡,等過了元宵,再請人到家裡,到時候清棠也就差不多快生了。”

  “好妹妹,咱們如今不比在京城時。那會兒咱們家大業大,家裡養兩個接生婆不過小事一樁。

  如今咱們流放北川,自身難保,你們又在住在城外的山裡。

  先不說來回路途遙遠,就咱們那住的條件,又有哪個接生婆願意去呢?

  就算願意去,肯定也要價不菲。”

  “你說的這些我也都思量過。隻要我們出得起,錢不是問題。”李素問表态。

  孫姨娘還是搖頭,“三夫人,我也不跟你兜圈子說好聽的。咱們初到北川也就剛解決溫飽。手裡的銀錢怕是不夠趁手。

  想找住家接生婆,大約找不着很好的。

  清棠頭胎,又懷着龍鳳胎,不太好的接生婆你敢用嗎?”

  李素問歎息一聲,“這不是沒有辦法。”

  “依着我說,等過完年,你來城裡找個好的接生婆跟着學段時間,親自給清棠當接生婆。”孫姨娘說出自己的想法。

  “啊?”李素問受到了驚吓,“我當接生婆?不不不,我不行。”

  她連連擺手。

  生孩子又不是和面,沒有試錯的機會。

  “為母則剛,哪有什麼行不行?關鍵時候你不比那接生婆靠譜?再說你也是生過三……四個孩子的人,有經驗沒那麼難上手。”孫姨娘誠心建議。

  李素問看看孫姨娘,再看看沈清棠,咬着唇,面露糾結。

  沈清棠略一思索,開口:“孫嬸娘,要不然這樣,我出銀子你去學接生。眼下過年你手裡正好沒有活計。當接生婆總比給人漿洗衣物掙錢的多。”

  接生是喜事,很多大戶人家都會給賞錢,尤其是得男孩的人家,給的尤為多。

  上一次沈清柯碰見得男孩的人家洗三,還得了紅包。

  沒辦法,重男輕女也是千古陋習。

  孫姨娘有些心動。

  其他行業都有年假,生孩子可不能選時間。

  “你讓我娘給我接生,實在太難為她。母女連心。她看我生孩子受罪,本就心疼,若我有個萬一她定然六神無主,到時候怕是會幫倒忙。還請姨娘費心。”沈清棠說着起身朝孫姨娘低頭行禮。

  本該彎腰,沈清棠肚子大,彎不下腰。

  孫姨娘忙起身扶着沈清棠,點頭應承下來,“行!既然你們信的過我,那我就去學學試試。”

  李素問跟着連連道謝,就要解腰間的荷包。

  孫姨娘攔住她,“學接生不要錢。我們一塊浣衣的姐妹裡,有個人她娘就是做接生婆的,我記得她說臘月底有個要生的。

  正好我去跟她學學。等過了元宵節我提前跟你們去山裡住着,伺候清棠生孩子。”

  李素問還是解開荷包往外抓了把銅闆要給孫姨娘,“過年不能空手去人家家裡,總要拿些禮品。”

  買禮物總歸要錢。

  孫姨娘推辭,“這錢我不能收。你看我手。”

  她伸出雙手,掌心朝下,“清棠上次給我的凍瘡膏特别好用。我也沒提給你們錢不是?再說還有肥皂……”

  孫姨娘起身走到裡屋,拿出一貫和一小挂銅錢來,放在沈清棠手邊,“清棠給我的肥皂,我都賣完了。還把月姨娘那邊的肥皂也拿來賣了出去。

  月姨娘那邊賣香皂快,賣肥皂慢。

  她的香皂前幾日也賣光,把錢送了過來,讓我轉交給你。

  肥皂我按塊賣的,核算下來,大概三文錢一兩。咱們說好的四六分,總共三百零三兩肥皂,算上本錢,給你六百六十八文錢。

  月姨娘也讓我把錢轉交給你。

  香皂月姨娘也是按塊賣的,合五文錢一兩,加上本錢給你三百八十文。

  這一挂銅錢是六十八文,你點點。”

  沈清棠做生意喜歡把賬算的明明白白,她痛快收了錢,“行!咱們公歸公,私歸私。賣肥皂和香皂的錢我收下。”

  又把早晨李素問發的小荷包拿出來推給孫姨娘,“這份是我作為晚輩孝敬你的。嬸娘你要是再跟我客氣,就不讓你給我接生了。”

  “對,你不要我的,總歸要孩子的吧?多少是個心意。”李素問也勸。

  孫姨娘推辭不過,這才收下。

  沈清棠起身出了屋門,從停放在院子裡爬犁上抱下來一個小木箱,走回堂屋,把小木箱擺在桌上打開。

  “嬸娘,我不知道你們肥皂和香皂賣的這麼快,所以沒帶。但是我帶了凍瘡藥。

  這裡是一百瓶凍瘡藥。

  成本價是二十三文錢一瓶。”

  藥錢二十二文,小葫蘆瓶一文錢。

  “我們進出城不方便,你拿去賣。賣二十五文也行,三十文也可。

  總之你負責定價,減去成本的利潤還是四六分。

  你四我六。

  藥是孫大夫做的,賣的錢還得分他一份。”

  孫姨娘“啊?”了聲,“這麼好用的金瘡藥竟然這麼便宜?我以為得百來文。”

  效果實在太好。

  頓了下又擺擺手推辭,“我就是一個無知婦人,哪裡懂藥?你留着自己賣吧!好東西别讓我糟踐了。”

  她不傻,這是沈清棠在送人情。

  這麼好的凍瘡藥,很容易賣出去。

  相當于白給她送錢。

  沈清棠确實有一半送人情的意思,還有一半因為自家人最近不方便進城。

  她再次确認是自己低估了孫五爺的醫術,想了想建議,“這樣,我出錢,嬸娘你再去買一些看起來高檔些的小瓷瓶,分出一半藥膏換進小瓷瓶裡,價格擡高些。

  或者用三種瓷瓶,分别賣三十文、五十文和一百文。

  賣給咱們這種小老百姓就三十文,賣給富人五十文,賣給那些鄉紳貴族一百文。”

  “這……”孫姨娘傻眼,“會不會不太好?”

  同一種東西賣三個價。

  良心不安呐!

  沈清棠理直氣壯道:“沒什麼不好。那些鄉紳貴族看不上便宜東西。尤其是很多當官的,搜刮的都是民脂民膏。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都是趴在百姓身上吸皿的蛀蟲,賺他們的錢不需要心理負擔。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