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4章 烏蘭旗懷疑廚娘的身份
還真别說,要是耶律葛圖在烏蘭族牧場,那一切都解釋得通了。
南宮陽被派去織草鞋,也是打聽到一些事的,聽說烏蘭族會在頭馬節上奪得魁首,是他們家主當着衆族人的面說出來的話。
一個小部族沒見有好馬出現,卻想要得到魁首,那隻有一個可能,勝算都在這位貴客身上。
一路上南宮陽給石姑說過寮國國君的情況,沒想到她都記住了,還能借機想到這些,真是不容易。
“這麼說來,古裡族是要造反呢,聽說古裡青蓮是王後,看來葛圖在皇宮裡不好過。”
石姑沒了記憶不知過往,如今确定了人是耶律葛圖,那接下來他們可以趁機做些什麼。
南宮陽這一夜沒怎麼睡,也正是在想這個問題,他還夜觀天象測算了一番後,終是做下了決定。
“頭馬節前,烏蘭族家主定會跟貴客一同入城,為了掩飾貴客的身份,定是很隐秘,咱們要是在這個時節跟着一同入城,便能見到二闆和哲哥兒了。”
南宮陽的提議不錯,石姑也是這麼想的,先前還擔心自已魯莽了。
石姑沒在二闆身邊,她吃睡都不安穩了,能跟着一同入城,那簡直是太好了。
***
接連兩夜,竈房裡都給貴客送來陽春面做夜宵。
那幾名竈房婦人終于在第二次送來時領了賞錢,回來還跟竈房裡正收拾着的石姑說了,屏風後坐着的貴客相當的滿意,賞下的金餅夠她們的家人在草原上生活好幾年的。
為了不讓掌事知道,幾位婦人拿了些吃食給石姑,堵了她的嘴。
明明陽春面是石姑的主意,她卻無償的教會了這幾個婦人,也不争功,更是在得到她們送來的熟肉後,也爽快的接了過去。
看着老實又沉默的石姑,這竈房裡的幾位婦人相當的滿意,這就各自散去,回去休息了。
石姑是竈房裡最後一個走的,她将竈房裡收拾得幹幹淨淨,這才鎖了門。
那邊氈廬裡,烏蘭旗吃完陽春面,就察覺到國君的不對勁,他心頭存了疑惑。
烏蘭旗不動聲色的從氈廬裡出來,叫來親衛,沉聲說道:“去問問,竈房裡最近可是來了新人?”
親衛這就領令去了。
那幾名領了賞賜的竈房婦人,才回到住處,正與家人說起賞賜的事,就見一隊衛兵匆匆進來,人就被帶走了。
突然的變故,令竈房裡的幾名婦人六神無主,吓得不輕,紛紛将金餅拿出來,還以為像掌事一樣,這是秋後算賬,來要賞賜的。
哪知那些衛兵卻是看都不看一眼,将她們扣住跪下了。
烏蘭旗此時回頭看向幾名婦人,面色嚴肅的問起陽春面的來頭。
幾名婦人看着拿出來的金餅,死咬着是她們自已在邊境放牧時無意中從南方商人那兒學會的。
哪知話才落,衛兵手中的馬鞭就響亮的甩到了地上,若是還敢這麼說,那麼下一鞭就不是甩在地上了,而是甩在她們的身上。
竈房裡的幾名婦人吓得全身發抖,裡頭有膽小的,直接吓暈過去。
這麼一鬧,一個個的都舍棄金餅,如實開了口。
竈房裡的确來了位新人廚娘,漢人出身,但是她是跟着烏蘭族的勇士回的牧場,且來曆正當,隻是平素不說話,隻在竈房裡默默地幹活。
烏蘭旗皺眉,這麼一說倒也解釋得通了,莫不是他多想了。
這處牧場的确隐秘,且國君賞賜下來後,烏蘭族就将通往外頭的大道給毀了,所以不是本部族的人,根本沒可能找過來。
至于族中有漢人,烏蘭旗自然也是知道的,那是大家主養的一些邊城的死士。
烏蘭旗到底是在幽州城裡做過守将的人物,心思細膩,還是決定見一見那竈房裡新來的漢人小婦,且看看那人是個什麼模樣,又是從哪處而來?
這些竈房裡的婦人并沒有放了她們,親衛這就帶着一隊兵馬去找石姑了。
此時往回走的石姑心砰砰直跳,莫名有些不舒服起來,有一種大禍臨頭之感,這種感覺,石姑記憶裡似乎沒有過,但是她内心卻莫名恐慌,似乎曾經也出現過這樣的感覺。
石姑留了個心眼,沒有徑直回去,而是在一處氈廬外頭坐着休息一下。
就在這時,一隊兵衛匆匆趕來,經過石姑面前的氈廬時,石姑聽到兩個兵衛細碎的說話聲:“……那個漢人小婦莫不是燕國的細作?”
另一名兵衛小聲說道:“要是如此,咱們牧場可就不安全了,燕國人是怎麼尋來的?莫不是燕國的兵馬已經踏入了草原。”
很快這隊兵衛跑了過去,石姑吓得趕忙躲了起來。
氈廬裡,南宮陽做了一天的工剛回來休息,轉眼就被一隊衛兵給扣押住,問起石姑的下落,南宮陽很快反應過來,連忙搖頭,說是去竈房做事沒回來。
南宮陽故意扯着嗓子大聲答話,他是怕石姑這個時候回來被衛兵給抓了,這是在給石姑提醒。
外頭的石姑自然是聽到了,她不僅聽到了他們的對話,還聽到了衛兵的心聲,又看到衛兵毫不客氣的将南宮陽、石五、無痕都給綁了起來後,又吩咐氈廬外的衛兵躲避,就等着石姑回來自投羅網。
石姑見勢不對,連忙離開氈廬,來到空曠處,她心跳得極快。
二闆不在身邊,烏蘭旗此時抓她過去問話,她定會被烏蘭旗認出來,當初毀了烏蘭旗的命根子,這個仇非得報了不可。
石姑急得來回踱步,她不能被烏蘭旗抓了去,一旦落入他的手中,他們都會沒命。
那麼整個烏蘭族牧場,她還能想出什麼法子,既能将南宮先生他們三人救出,還能不被烏蘭旗報複,全身而退,甚至還能跟着入城見二闆和哲哥兒。
石姑腳步一頓,突然湧出的急智令石姑心頭一喜,左右都是一死,不如搏上一搏。
先前在幽州城的時候,南宮先生便說過,她和二闆長得極像當年的賢王和賢王妃,以至于來了寮國後,他們二人得帶帷帽。
而南宮先生帶他們夫妻二人來寮國,也正是因為他們長得像的緣故,既然如此,那當年長公主府上的小郎君,定也見過賢王和賢王妃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