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替姐出嫁後,錦鯉農女逆襲了

第1873章 勾起了葛圖的回憶

   掌事婦人能來京郊牧場也是有些見識的,剛才抓走香料包的時候,她就發現這是中原的東西,于是說是從走商那兒購得,南邊商人說用這東西炖肉最香。

   烏蘭族家主聽後,也起身替下人求情,未席坐着的烏蘭旗此時起身開口:“馬幫便有販賣此種香料,曾經幽州城裡見過。”

   提到馬幫,屏風後的男子似乎沉默了許久。

   “都退下吧。”

   烏蘭族家主擡了擡手,目光卻是帶着警告的朝烏蘭旗看了一眼,一個坐在末席的旁支,也敢在宴席上插話。

   幾名竈房婦人急忙要退下,有種命懸一線被救命的激動,而屏風後的男子卻突然開口:“賞他們金餅。”

   随着男子的聲音,屏風後有個下人端着一盤金餅出來了。

   這竈房裡幾人怎麼也沒有想到死裡逃生的還能得到這麼多的獎賞,有了這些金餅,他們的家人在接下來的數年間都不必辛苦放牧,也能吃喝不愁了。

   竈房裡幾名婦人歡喜的接過去,從氈廬裡退了出來,沒想才到外頭,那掌事老婦便伸出了手。

   所有得到賞賜的婦人剛入手的金餅還沒有捂熱,眼瞅着就要被掌管給沒收了,幾人皆是不甘心。

   “此事不準向外頭傳,今日若不是我拿出的香料包,也得不到貴客的打賞,你們幾人還得掉腦袋。”

   幾名婦人被掌管訓斥,隻得将金餅交了出來。

   待那幾名婦人回到竈房時,石姑已經等在了那兒,見幾人看到她時的臉色很微妙,一個個欲言又止的樣子,石姑便說道:“剛才我肚痛去了一趟茅房,放在這竈台上的香料包怎麼的不見了。”

   “那香料包是你的?”

   有位婦人驚聲開口相問。

   石姑點頭。

   被沒收了金餅的幾名婦人氣不打一處來,朝着石姑一頓數落,石姑也得知了整件事的經過。

   剛才石姑回氈廬後換了幹淨的衣裳,是擔心事發被抓去宴席問話,到時候與烏蘭旗撞個正着。

   而石姑故意将香料包遺落在竈台上,也是在賭這幾人會不會有人冒功邀賞,沒想到事情比她想象中的還順利。

   但經此一事,石姑可以肯定了,屏風後坐着不是寮國人,或者說一定是在燕國生活了很長時間的人,他對燕國的吃食更習慣,且吃上一次就有這麼多的打賞,對方身份還不簡單。

   石姑的心底很快想到了一人,為了求證,她還得試探一二。

   這幾名婦人到底是無法向掌事婦人反抗的,可是那金餅的賞賜着實誘人,于是心念一轉,對原本不搭理的石姑反倒故意親近了起來。

   幾人将石姑圍在中間,問她怎麼知道熟肉裡頭放中原香料的,而且還有婦人伸手沾了鍋底的湯汁嘗了嘗,當真是美味無比,才知中原的吃食是如此的美味。

   石姑一邊謙虛着一邊說自已曾在邊境住過一段時間,對中原的一些吃食有些了解。

   這幾名婦人果然是信了,紛紛纏着石姑再做一道中原的美食來。

   石姑想到了江南的陽春面,此時的江南也正是春意正濃時,哪像這寮國還寒意逼人。

   幾名婦人圍着石姑,看着石姑做出了陽春面。

   頓頓吃熟肉,怕也是會膩的,換碗陽春面,是不是就更有食欲了。

   為了求賞賜,這些婦人可謂是費盡了心思,親自跟着石姑學做陽春面,直到夜宵時,幾名婦人喜上眉梢的将陽春面送到了案台上。

   牧場裡沒有吃夜宵的習慣,而且多是早早的休息了。

   可是今個兒夜裡似有軍機大事,忙活到半夜的貴客以及部族家主和長老們,正感覺到肚餓,這些婦人便送來了陽春面,瞬間勾起了食欲。

   尤其是那貴客男子,他聞到陽春面的味道,從屏風後跨步出來,目光緊緊地盯着那婦人手中的面碗,沉聲問道:“你們怎麼會做陽春面的?”

   婦人學着石姑的話,說她們中有人曾在邊境生活過,早就會做陽春面,隻是怕上不得台面,隻敢在夜宵的時候送上來。

   此時若是石姑在,定能認出貴客是誰,隻見他穿着一身綢衣袍服,外頭是件虛虛挂在肩頭的狐裘,那眉眼和神态,說他是漢人也不為過。

   然而這人不是旁人,正是寮國新上位的國君耶律葛圖。

   陽春面并沒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隻是聞着味兒的耶律葛圖卻令他忍不住想起在燕國時的日子。

   江南最新鮮出鍋的陽春面,可謂是耶律葛圖初次嘗到最美味的吃食,那年他才十歲。

   耶律葛圖雖是寮國皇室皿脈,可他并不在上京長大,而是在玄陽城裡長大,一碗江南的陽春面,就像他單純無比的童年一般。

   葛圖奪下婦人手中的面碗,拿起筷子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

   都說小時候吃過的東西終身難忘,長大後有權有勢,再吃到好吃的,也不過如此。

   衆人見國君吃得這麼香,也都紛紛的拿起筷子吃了起來。

   然而不過是燕國人吃的一碗面罷了,他們這些打小在草原上長大的漢子,并沒有覺得多美味,反而覺得清湯寡水的,根本沒有熟肉香。

   然而葛圖吃着吃着落下了眼淚。

   寮國神降二十三年春,被立為太子的耶律葛圖因部落之争斷了命根子,自打那以後,他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個隻懂得媚上而生活在燕國長公主府的小郎君,轉眼變成了一國之主,他很慌張,都沒有人問過他行不行,就這樣坐上了那個位置。

   身為一國之君,天下美食應有盡有,可他今日卻為一碗面而落下了眼淚。

   很快一碗陽春面見了底,耶律葛圖抹了一把眼角。

   國君并沒有賞賜,那幾名竈房婦人就被屏退出去。

   幾名竈房婦人氣得不輕,罵罵咧咧的各自回去了。

   石姑第二日再去竈房幫忙時,就看到幾人灰頭土臉的樣子,也知道了昨夜發生的事,果然如她所猜測的,待在烏蘭族牧場的貴客,就是那寮國皇宮裡新登基的國君。

   她不明白耶律葛圖會出宮,且在烏蘭族這個小部族裡落腳,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上京是真的亂了,連國君都不在皇宮裡了,那這些部族夷離堇都是怎麼被忽悠住的?

   夜裡,石姑将自已的猜測同南宮陽說了,南宮陽很震驚,想不到賢王妃即使失憶,腦子還是這麼好使,不過是做了幾頓飯就能證實她的猜測。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