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童謠
「紫薇落,太白出,青龍折翼犯天樞……」
「東宮金印蒙塵土,舊陵沼裡皿未枯……」
一個詭異的調子,不成音律,咿咿呀呀,精準地往薛綏耳朵裡鑽……
福安巷的雪地裡,拴著一頭瘦骨嶙峋的驢子。有三個穿著補丁棉襖的孩童正圍著驢子蹦跳,手裡攥著凍硬的窩頭,鼻腔掛著清涕,唱得格外起勁兒……
突然!
驢蹄子踏在凍硬的泥地上,發出沉悶的聲響。
三個孩童受到驚嚇,尖叫著四散跑開,邊跑邊唱。
「紫薇落,太白出。東宮金印蒙塵土,舊陵沼裡皿未枯……」
薛綏坐在前往桑柳院的青帷小車裡,輕輕拉開簾帷一角。
隻見車窗外,一個挑著糖糕幌子的小販匆匆走過。
牆根處,蹲著一個穿灰色的算卦瞎子,油乎乎的卦幡,卦攤前的破碗裡,躺著幾枚凍住的銅錢……
另有兩個裹著頭巾的婦人,胳膊上挎著菜籃,貼著牆根往前走,嘴裡小聲嘀咕。
「這鬼天氣!」
「昨兒還隻在西城聽見,今兒咋跟長了腿似的?傳遍了?」
另一個婦人慌忙拽了拽她袖子,眼神警惕地掃過四周。
「快莫說了,仔細惹禍上身。」
寒風卷著雪沫子灌進來,薛綏眯了眯眼,隻覺身下的榆木闆凳,硌得人腰背發麻。
好一首殺人不見皿的童謠!
這是要將李肇釘死在謀反的刑台上啊……
「動作倒是快,隻是這天道,輪迴自有朝期,何曾有私?」
她淡淡一笑,正在放下簾子,聽到錦書輕輕喚了一聲。
「姑娘。」
薛綏擡頭看去。
巷口,一輛錦幔垂蘇的華貴馬車正緩緩駛過,車身一角刻著端王府的醒目標記。
簾子上,是一隻塗著蔻丹的縴手,稍稍掀開一角,薛月沉那張妝容精緻的臉,便探望出來。
「六妹妹……」
姐妹倆的目光隔著不足兩丈的風雪,猝然撞在一處。
薛月沉指尖微微蜷入袖口,立刻換上了笑臉。
「好久不見,妹妹又清減不少……」
「貧尼妙真,見過王妃。」薛綏雙手合十,聲音不高,卻清晰地穿透了馬車滾動的轆轆,客氣得讓薛月沉心頭一緊,笑意僵在臉上。
「馭——」
端王府的馬車率先停下。
薛月沉定了定神,勉強擠出一個笑容。
「六妹妹?這是要往哪裡去?天寒地凍的,也不穿得暖和些。庵裡清苦,可還住得習慣?你可是從薛府出來?祖母身子如何了?」
她一口氣問來,似乎沒讓人回答。
目光掃過薛綏身上的禪袍,又若有似無地瞥一眼巷子深處。
童謠的餘音,還在巷子裡回蕩。
薛綏隻當沒有聽見,一張臉清冷如玉。
「去給祖母請大夫。」
薛月沉重重嘆了口氣,眼圈又紅了。
「妹妹有所不知……自你斷髮前往水月庵,祖母身子便不大好。那吊命的老參,一日也離不得,可府裡今時不同往日,田產賣了大半,存銀早已見底,眼見著家門衰落,官非纏身不斷,如今又遇上這光景……唉……」
她恰到好處地頓住,未盡之意全留給薛綏猜測。
「眼下正是多事之秋,薛家禍不單行,也不知何時能熬過這陣風波,盼來轉機,也好保住祖宗留下的家業……」
薛綏靜靜看著她。「方才那巷子裡的童謠,王妃也聽見了?」
薛月沉抓著簾子的手指,微微一緊。
轉瞬,強笑道:「市井小兒胡唚的玩意兒,誰去當真?六妹妹莫要多心。」
「貧尼方外之人,何故要多心?」薛綏反問。
她看著薛月沉,唇角勾起笑意,目光卻冷了下來。
「不過,能編出如此朗朗上口的童謠,一夜間傳遍京城大街小巷,這胡唚的能耐,倒是不小。姐姐身居王府,耳目靈通,可知這些流言,源自何處?」
她的話一句比一句重,一句比一句鋒利。
薛月沉下意識往後縮了縮身子,臉色便有些難看。
「六妹妹慎言……這等大逆不道的話,外頭那些無知愚民說說便罷了,你我豈能亂說?若讓有心人聽去,捕風捉影,隻怕要引來潑天大禍,牽連你我母族……」
「隨口一問,王妃不必緊張。」
薛綏聲音依舊平穩,雙眼帶著洞悉瞭然的笑意。
「祖母病勢沉痾,耽擱不得。我得趕著去請大夫。王妃若是去薛府探病,此刻便去吧,祖母方才已醒來,神志尚清,正念著王妃呢。」
「也好。」薛月沉被她那目光看得心底發虛,有些悻悻然。
「告辭。」
薛綏微微頷首,不再看薛月沉煞白的面容,放下了厚重的簾子。
「走。」
一聲輕喝,馬車很快消失在巷口。
薛月沉一個人僵在溫暖奢華的馬車裡,指尖冰涼,耳邊反覆迴響薛六那一句源自何處……
心亂如麻。
薛六要完了,薛家可不能跟著她陪葬……
她該如何是好,如何做才好……
-
東宮。
李肇挺拔的身影長長地映在窗紙上,俊美的側臉,如同冷玉,帶著一種孤峭的壓迫。
元蒼垂著手,立在當前,低聲稟報。
「……永豐後巷那夥人,淩晨時分批撤出,行蹤詭秘,屬下已命人咬住領頭的,看其去向……」
他瞥一眼李肇,聲音略顯凝重。
「另外,外間讖謠愈演愈烈,端王府那邊,偽造天象,散布謠言,又策動禦史台聯名上奏,彈劾揭弊箱構陷大臣。如今滿城皆指殿下妨主,將舊陵沼皿案與東宮直接關聯……」
李肇負手立於窗前,望著陰沉的天色。
「這滿城風雨,終是來了。」
這時,殿外傳來來福急促而恭敬地通稟。
「殿下……陛下口諭,召您即刻前往紫宸殿見駕。」
梅如晦心頭猛地一緊,擡頭看向李肇。
深夜急召,所為何事?
「殿下……」梅如晦聲音發顫,「這般倉促召見,隻怕來者不善吶。」
「替孤更衣。」李肇淡淡道,聲音聽不出喜怒。
梅如晦急步上前,「陛下若聽信了端王的讒言,隻怕對殿下不利,不如稱病推辭,拖延一夜,待查明虛實,再作計較……」
李肇轉身,語氣平靜無波,彷彿早已預料到此事。
「這齣戲才剛開場,怕什麼?想拿天象壓我?也得看這天夠不夠硬。」
他大步走出書房,望著庭院中被狂風吹得亂晃的竹影,忽然低低一笑,笑聲裡帶著幾分譏誚。
然後,平靜地回頭吩咐梅如晦。
「孤若一時回不來,記得往水月庵捎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