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吏治沉痾
常渡冰不止在河原經營,他在其他州也有生意,在礦場鹽場,珠寶綢緞,茶葉米糧,酒樓鏢局,賭坊青樓等各行賺了不少錢。
南宮府是江南首富,常渡冰就是北邊首富,且他仗著常坤是州官,賺了不少黑心錢,常渡冰有一千萬,不足為奇。
謝馳北砸開算珠,外皮不過鎏金,裡面是木珠,一顆顆查驗,有三顆珠子內裡是紙團,上面寫著:「穆清音。」
穆景翊微微皺眉,那個天真貪玩的堂妹?穆清音時常去茶樓聽書,每日玩的時間比睡覺還久,從不問政事,她和糧案有關?
他看著名字:「清音觸碑,早已安葬。」
謝馳北想起顧紋軒說過的消息:「穆項阻攔互市,算是和穆錦安反目成仇,穆清音穿白衣,穆箐遙或許已亡,穆項失去兒子,他不能殺了太上皇,隻能恨穆錦安。」
「穆項見過許嶽山,他在岐州多年,不會沒有半點線索,穆清音和元境相識不久,為他殉情?」
「那位女榜眼鄭姝急火攻心亡故,我記得她身體硬朗,怎麼突然亡故?」
「她可是姚正乾老師,聽說三年戰亂時,裕鶴族想搶岐州軍糧,林槐盛棄城而逃。」
「穆項調任在岐,他是個文官,不懂打仗,是鄭姝指揮岐州州兵抵禦裕鶴族。」
「葛降攻城三日未果,岐州隻有兩萬州兵,裕鶴十多萬,仁然可汗選擇耗戰。」
「林槐盛隻顧貪圖享樂,岐州城樓坍塌,他都未曾修繕,岐州兵力和武器處於弱勢,第五日城門快破時,鄭姝答應給裕鶴兩萬石糧食,條件是不能動岐州子民,裕鶴仁然承諾不*屠*城,運了糧食便離開。」
「穆將軍兵敗之事傳遍天下,鄭姝守城護民,岐州和風麒子民對穆項多了一分包容之意。」
「鄭姝定知軍糧之事,不知是被人暗殺,還是隱跡另謀?」
穆景翊知道祖母學問,更知她乃心兇豁達之人,不會輕易亡故,若當真是謀劃,那就如當日姚正乾所言:
「本可用常坤的死逼出軍糧,在常渡冰罪證到盛安時,陳王提議封侯,常坤封侯不成,便與我們為敵。」
「既解暉帝困境,又讓常坤信服盛安,我們中計,姚刺史說此舉像太上皇所為,又像祖母。」
「這月,我們想查清糧食,利用禹州碩昌王與盛安對立,布局梓州潁門關時,常坤卻失兵權,困在紫明宮。」
「同樣的計謀,是祖母為暉帝出策?」
謝馳北做了兩種猜測,提筆落墨。
穆景翊看著他寫的推測,屋外貓頭鷹飛過,掠來一陣清風,隔著窗紗的燭光撲滅。
穆景翊道:「王睿徵兵比較嚴格,從去年到現在過篩選的兵有一萬,還有一萬是待選拔,他設下競爭環節,另外一萬人刻苦訓練,武力是不輸於通過篩選的州兵,這兩萬人是暉帝特許他統領,不用經過我。」
第二日,謝馳北在將軍府等王睿。
王睿收到請帖後便立刻趕來,他如從前那般簡樸,一身泛舊的棕色衣裳顯得沉穩,神色看著是忙了幾日,鬍子都未來得及刮。
有人引王睿進院,內堂竹簾勾掛。
王睿擡眸看到少年,紅衣耀眼,氣宇軒昂,這等桀驁不馴,瀟灑尊貴,又絕色容顏風姿甚少見,十七歲便已為國拓疆,名揚天下,去年連勝兩戰,都是以少勝多。
天下傳言謝馳北薨,他的名字再次出現時,滿朝文武震驚,竟讓暉帝嚇暈了過去,不知多少人因他未死而惶恐煎熬度日。
聽說暉帝知道謝馳北未死,還時常翻閱兵書和國策,原本可速戰速決的對抗就這樣無聲拉長,還有可能讓謝馳北處於言論劣勢。
王睿是個文官,他看著一身殺伐之氣的謝馳北,莫名感到寒意,他行禮:「下官見過參見晉王殿下。」
謝馳北:「王大人不必多禮。」
謝馳北以前沒有和王睿共事過,關於王睿,他看到的外表就是清心為民,謙和有禮。
王睿本該是受人敬重的世家子弟,卻被趕出王家,他是世家為數不多憑本事中舉的人。
王睿既有天賦,又早已在幼時父親薄待和諸多冷眼、書中黃金刀、官場沉浮中修鍊至刀槍不入。
謝馳北不想和王睿兜圈子,他從幽州到此見王睿,就是為拉攏,天下都知他和暉帝已敵對,王睿無論是裝傻還是拒絕,那都是拒絕的意思。
謝馳北遞給王睿一杯蒙山茶,陽光從他身後照來,凜然的神情打破春日維持的溫和局面:
「王大人,今大盛外有北裕鶴虎視眈眈,西科韌斯侵吾疆域,內政吏治沉痾久矣,君近奸佞,誅臣殺將,縱蠹掠民,繁刑重賦,南寇作亂,然內亂乃外敵之機,更源源自帝昏廢政,是暉帝將大盛陷於危亂之中,得此內憂外患之局。」
王睿眼前是裊裊熱茶氣,王權富貴和世家陋屋的雲霧遮在他眼前,屋外提早綻放的海棠花繁茂,香氣怡人。
花團錦簇的誘惑與他樸素衣著格格不入,蒙山茶的直白拉攏與他到了季節才會盛放的內斂性格截然相反。
王睿擡頭看著謝馳北,他就像養了一院子的老虎排兵布陣,隻待豺狼狗鼠入內那般淡定,那種兇有成竹的悠然感,離不開天生尊貴和在沙場拚死搏殺。
陽光照著海棠花枝條搖曳的影子投在謝馳北冷峻面孔,那雙深邃漆黑的眼中裝滿刀劍,卻是和煦的儒雅軟刀子,既可割下敵首,又可刺進鐵心,裹抽著整顆心跳出來。
王睿似乎明白明帝為何忌憚少年,暉帝為何會被謝馳北嚇暈倒,沒人敢在夜裡對視謝馳北明鏡般的眼睛,更不想在清晰白日中暴露自己的想法。
王睿握著滾燙茶杯,手心冷汗,身子泛寒,他想推開傾軋在他頭頂的猛虎睿獅,卻也隻是攥緊茶杯。
王睿垂首避開謝馳北眼睛,低聲回話:「大盛姓謝,大盛姓民,下官忠君,不侍二帝,下官愛民,不投敵王。」